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8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20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43篇
理论方法论   58篇
综合类   165篇
社会学   21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当代秦地作家对长安文化精神的承继、阐释与重构,是其文学精神生成的基础,也是其创作的根系与血脉所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秦地作家的创作才承载了丰厚的文化含量与意义深度.本文从题材选择、主题话语、审美风格及叙事范型等方面探讨了长安文化之于当代秦地作家精神的深层联系和影响,揭示了秦地文学在当代多元格局中突出的身份指证.  相似文献   
252.
文学是现实社会和时代生活的反映,无论何种文学体裁,从根本上讲,它的形成和发展 ,都将受到一定文化背景的制约.唐代小说的繁荣,正是在唐代广阔的社会背景下出现的,与其产生的长安文化土壤有着同生共长的血脉关联:唐代小说是长安文化培育出来的艺术奇葩,是长安文化的文学表达,长安小说的题材和内容证明和彰显了长安文化的开放性、多元性和包容性.  相似文献   
253.
刘书民,1942年出生,河南省洛阳市人,自幼迁居陇东。1966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受教于何海霞、罗铭、郑乃光、刘文西等;1979年考入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研究生班,在黎雄才、关山月、陈金章、梁世雄诸教授指导下研习山水画;1982年获硕士学位,留院任教。现为国画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学研究协会常务理事。  相似文献   
254.
石长安     
《公关世界》2009,(9):68-69
1951年生,河北高阳县人,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国画系,一级美术师。1989年至1990年在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河北师院进修,专攻山水画。系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中国山水画研究员、中华当代书画艺术研究会员、中国国际书画艺术家协会会员、河北现代书画研究会理事、河北诗书画研究会理事。其作品多次在《北京晚报》《北京新闻报》《中国山水画报》《经济日报》等多家刊物上发表。并在全国、国际级、  相似文献   
255.
陕西作为中华民族与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不仅是中华版图地理位置上的中心,更是从古至今历朝历代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史上西周、秦、西汉、唐等13个王朝在此建都,这些悠久灿烂的古代文明为这块土地埋下了深厚的中华文脉根基,也留存了数量巨大的文化瑰宝.同时,陕西作为中华民族近现代革命运动的重要发生地,同样也见证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民族的革命历程,继承了不畏艰苦、自强不息的革命精神与革命文化.  相似文献   
256.
为研究唐宋关中政治变迁与感觉地理意象地嬗变,运用文献分析法,对唐宋诗歌中关中及秦岭文化意象地变迁进行系统研究。研究认为,唐宋时期的关中地区经历了从帝都到“故都”的巨大政治变迁,唐宋诗歌中的关中地理意象也表露出迥然不同的文化感知:唐都长安既是帝国的国都所在,又是无数文人士子实现政治梦想的目标之地,因此有唐一代题咏长安的诗歌俯拾皆是,长安、关中题材的诗歌占有相当份量,以讴歌长安及关中平原“帝王州”恢弘气象、寄托举子科举入仕的政治梦想居多;宋代国都东迁,长安关中失去了全国政治中心的地位,关中平原周秦汉唐时代的大量历史遗迹每每触发宋代士人伤时感世的心灵,宋代的长安访古诗,总有麦秀黍离的历史沧桑感。研究还认为,在唐宋诗中,秦岭在唐代是士大夫政治顺达或困顿的分水岭,在北宋是隐士文化的象征,到了南宋,则成为爱国人士北伐抗战、恢复中原的地理象征。分析,对于认识一个具有重要政治地理意义的传统政治中心地区历史地位与文化意义的嬗变无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57.
历史文献资料与考古资料中,以饮食、手工艺、节庆、乐舞百戏、体育娱乐、宗教、节日、文学等为代表的汉唐长安隐性文化资源的资料具有总量丰富、佚失较多、分布不均、详略及显隐差异大、价值各有不同的特点,这为汉唐长安隐性文化资源数据库的建立提供了可能,同时也带来了非常大的难度。汉唐长安隐性文化资源具有多样性、多源性、开放性、历史性,并且具有现实性和可利用性。对汉唐长安隐性文化资源利用的基本途径是使隐性文化显性化,关键是要选准载体,即旅游与西安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尽可能采用产业化的方式,并且要做到形式与内涵并重。  相似文献   
258.
北朝时期,佛法大行,为了昭示信仰之虔诚,并且祈求佛法的庇护,同时也基于修行的需要,社会上各个阶层的人们,雕凿了许多佛像.佛像雕成之后,出资人往往要求工匠在佛像底座、像背或者侧面刻上一些文字.这些文字主要包括造像时间、理由、祈愿,以及捐资人的姓名,是为造像记.  相似文献   
259.
鉴于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流派中,长安文化不显于世,从文化传统的整体性上对长安文化的定义进行了研究,并对其文化形态的发展阶段、主观基础、客观条件进行了梳理,归纳出长安文化5个方面的特征。分析认为,长安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陆地文明的代表,其内在的普适性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值得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260.
李令福 《唐都学刊》2001,17(4):24-26
唐都长安是一个国际性大都市,也居住有不少来唐的日本人,这些来唐日本人包括遣唐使及随船带来的留学生与学问僧。他们在唐都长安学习唐朝先进文化,积极开展朝见皇帝、进献贡物、读书学习、访师求友、收集书籍等活动,为促进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