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53篇
  免费   211篇
  国内免费   40篇
管理学   67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123篇
人才学   59篇
丛书文集   2244篇
理论方法论   230篇
综合类   4403篇
社会学   269篇
统计学   6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42篇
  2022年   100篇
  2021年   149篇
  2020年   124篇
  2019年   134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127篇
  2016年   152篇
  2015年   223篇
  2014年   395篇
  2013年   347篇
  2012年   419篇
  2011年   477篇
  2010年   444篇
  2009年   405篇
  2008年   529篇
  2007年   474篇
  2006年   410篇
  2005年   388篇
  2004年   375篇
  2003年   293篇
  2002年   341篇
  2001年   256篇
  2000年   187篇
  1999年   117篇
  1998年   81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152.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研究马克思思想不可忽视的文本。在其中,马克思在批判继承康德、席勒、黑格尔美学思想的基础上,阐述了其独特的实践美学思想。马克思的实践美学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第一,美感的发生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象"的双向建构过程;第二,劳动创造美,美根源于社会实践;第三,美的本质是自然的人化;第四,美的规律是实现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统一。马克思的实践美学思想不仅影响着后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而且对中国实践美学也有十分深刻的影响。因此,探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实践美学意义匪浅。  相似文献   
153.
"诗"与"画"是传统文化中两大艺术瑰宝,是中华文明独具特色的文化符号,唐代才子王维不但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同时也奠定了"诗画"艺术相结合的基础,开创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形式先河,被后世奉为"文人画"的鼻祖。本文就王维诗画艺术中所体现出来的几点美学意蕴做以讨论,分析其美学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54.
格式塔美学认为,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翻译中所表现出来的整体意象也不是字面意思的简单相加,而是超越局部而发生的整体意象。模糊语言的不确定性和意义留白为翻译提供了更广泛的空间。本文拟从格式塔美学角度,阐述中日谚语数字翻译中的"接近性"、"闭合性"及"同构性"原则,希望在管窥格式塔美学魅力的同时,也为翻译标准"神似"论奠定新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5.
"有生于微"作为儒家本体论思想,不仅包含了仁义思想、重情思想,同时也有着更为丰富的内容、更为有力的美学发生学意义。在美学上,古代儒家不仅形成了"美即善"之中和为美的伦理道德美学,也形成了"美即微"的形而上的审美追求。言简意赅、以小见大之发"微",情感表达的含蓄之幽"微",微显阐幽之精"微",惩恶而劝善的仁义之深"微",是儒家"微"美学思想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156.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总结出了灿烂的美学思想,这些美学思想是我们民族的共同财富。因此,系统梳理我国古代美学精神,既有助于我们对于我国古代灿烂的美学思想有一个良好的理解和掌握,更有助于指导我们今天的美学研究和促进我国当代美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7.
舒斯特曼通过将身体纳入到美学之中,把美学打造为一个理论和实践融为一体的新领域。身体美学——这一新领域旨在整合诸如西方的亚历山大技法、费尔登克拉斯技法和赖希生物能学以及东方的太极(拳)、瑜伽和"凝神"等具体化的身体训练,以培养较为敏感的身体意识。这种敏感的身体意识能够对身体习惯与身体感觉进行身体美学维度上的诊断分析,不仅可以把身体压抑和产生压抑它们的社会条件一起克服掉,而且还能为饱受身心疾苦的现代人提供一剂良好的治疗处方。  相似文献   
158.
在老庄美学的建构中有些学者把自然无为阐释为自由,这样老庄的思想也就是美学了。其实,在老庄尤其是庄子的时代,自由并不是一个比秩序更急切的问题。道先于一切,在这个既定场域很难说给自由留下了一席之地。从自由本身来看,自由表现为肯定性力量与否定性力量的一体二用;而自然无为是一种自然的本性存在,既不肯定什么也不否定什么,是让自由毁弃于自然。从人生自由来看,在人的自然维度,自然无为讲求顺任自然,却没有对自然的扬弃,只剩下一种回到自然本性的必然。在人的价值维度,自然无为是将个体断送于一种先验的既定意志的普遍性之中,取消个人价值。从审美的自由来看,它同人生自由一样需要有知识、道德与物质的支撑,并且情感表现出独立自足性,自然无为明显表现出对知、意、情的排斥与否定。逍遥是无为,而不是自由。  相似文献   
159.
柏拉图哲学的核心是理式论,依据其观点,理式是神圣的、纯洁的、单一的本原,众多的理式因为被"善"的理式所"照耀"才有了存在和被认识的可能。但柏拉图晚年时发现这种观点有诸多缺陷,对此作出了重大的修改,使其神圣性、纯洁性和单一性全部消失。文章依据柏拉图著作,分析了晚年柏拉图对其前期理式论的反思。  相似文献   
160.
在布迪厄对康德美学进行猛烈批判之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质疑"美学"这一术语的合法性:巴迪欧提出"反美学",舍费尔采用分析美学,利奥塔重谈崇高,他们都对"美学"这一陈旧的名号展开攻击,因为美学话语似乎要取代艺术品的地位。但是,实际上,对"美学"的不满在其诞生之初就已然出现。美学也并非如某些学者所言,要对艺术品取而代之,相反,正是因为美学的存在,艺术方能被识别。历史上识别艺术的体制共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影像的伦理体制,第二种是艺术的再现体制,第三种是艺术的审美体制。美学的出现正是一种新的艺术识别体制的诞生,其重要意义在于打破再现体制的艺术对社会等级秩序的依赖,从而为更为平等的艺术形式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