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许绮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4(3):69-73
《荆棘之城》讲述的是一个身份互换的故事,这其中牵涉到一个酝酿了十几年的惊天阴谋.苏和莫德以互换的身份在各自的生存环境下生活了十八年,因为实施计划的需要两人见了面,并以主仆的身份生活在一起.耳鬓厮磨,两人产生了同性恋情.在真相大白之后,她们选择了在一起.苏和莫德的同性恋情是自我实现和自我认同的需要,也是她们将自主性与身体协调起来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13.
严宁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8,(4):72-76
本文借助符号学矩阵的建构,将《反美阴谋》中"幸存"和"屠杀"的二元对立拓展为四元,梳理主要犹太人物命运走向。小说更为深湛的主题意蕴得到揭示:罗斯通过这部小说透射出对历史潜在可能性的思考,探讨反犹主义对美国犹太人造成的巨大创伤,呼吁美国犹太人坚守正确的公民身份和民族认同。 相似文献
14.
15.
周立红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126-133,160
普雷沃对18世纪法国饥荒阴谋说的建构发挥了重要作用。1768年,他因揭发《饥荒协定》锒铛入狱,形成了关于饥荒阴谋说的一套完整的看法。大革命爆发后,普雷沃走出监狱,在革命文化的熏陶下,他对饥荒阴谋说进行加工、再造。此外,他还锲而不舍地向革命政府申请经济补偿,并将前任财政总监拉韦尔迪送上断头台,促使饥荒阴谋说得到最高革命权威的认可。普雷沃在饥荒阴谋说建构过程中扮演的角色表明,小人物在某种程度上也能发挥时代酵母的作用,在时代大叙事和人生小故事的交融中推动革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荆墨 《社会观察(上海)》2009,(4):59-59
美国华尔街投资银行,这个堆砌着金钱、梦想、野心和阴谋的世界,在外人眼里总是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现在,《最后的大佬》这本书,就试图揭开这张面纱,为我们展现一个关于欲望、暗授机宜、阴谋和惊人的财富的故事。 相似文献
17.
朱思信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1)
本文认为,《韩非子》的基本内容是研究和宣扬实行绝对化的君主专制独裁,君主应该把权术阴谋和严刑酷法作为主要统治手段,韩非是一位君主专制独裁政治权术学家。他的政治哲学思想在实际上为后代封建君主所奉行,中国封建政治的实质是“外儒内法(韩)”,韩非哲学的历史影响是大而坏的,有必要对韩非哲学思想和寓言中的糟粕进行分析批判。 相似文献
18.
日寇在对中国进行野蛮、残忍的侵略过程中,一刻也没有停止其罪恶的阴谋活动,“防共”就是其中之一。本文从“防共”意在打击中国进步抗日力量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防共”与国民党政府“剿共”政策的关系、“防共”混淆国民党政权和伪政权的区别以及“防共”在国际上造成的恶劣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剖析,尔后通过审视日寇防共阴谋的全过程及其结局,表明任何反对进步力量的企图都是注定要失败的 相似文献
19.
一、来源在中国电影史上,"阴谋电影"是一个谜。这是多种原因造成的:第一,这些影片除极个别的(如《春苗》《欢腾的小凉河》)之外,它们中的大部分,从来没有公映过。 相似文献
20.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1)
古今对《老子》第三十六章多做权谋化的解读,误甚!章首四句"将欲……必固……"的逻辑主语其实是天道,四句只是点出天道人事之物极必反,从而提醒世人于张知翕,柔弱以自处,这正是"反者,道之动也;弱者,道之用也"。"柔弱胜刚强"通常被理解成弱小战胜强大或以柔克刚,有悖常理。此命题实则是说示弱的姿态胜过、优于逞强的态度。"刚强"不是实力强大的他者,而恰恰是争强好胜的自己,故"柔弱胜刚强"不是鼓动我们战胜他者,而是提醒节制自我。章末将这一命题施用于治国理政。"利器"指可能伤人的一切物事,"不可以示人"不是把权谋或什么法宝藏为己用而不为人知,而是反对夸示利器、滥用利器。谆谆告诫世人持守雌柔之道以护惜群己之生命的思想,却总是被歪曲成阴谋权术,堪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