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0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5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26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93篇
理论方法论   28篇
综合类   205篇
社会学   2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我国正在从早婚普婚的社会向晚婚非普婚社会过渡,与此同步,教育也出现了性别差距逆转。在此背景下,我们对上海市人民公园相亲角为子女寻觅配偶的父母展开调查,探索女性向上婚传统规范的延续和变迁。研究发现,传统女性向上婚规范已经发生松动,一方面男女双方体现了既传统又现代的杂糅观念;另一方面,这种松动在性别维度上具有不平衡和不对称性。男方家长似乎手持玻璃标尺:希望一定程度上维持传统性别规范,对女方公私领域的成就、责任和角色定位有相对严苛的要求。女方家长对于传统性别角色期待有更多的反思和宽容度,对于男方的教育、经济以及提供婚房惯例的要求均有大幅松动,并更为多元化。维持女性向上婚传统规范的动力更多来自男方对女性传统的顺从、弱势角色的要求,而非女方对男性财富和地位的追求。提倡平等、现代的伴侣关系,增加对于非传统婚配模式的包容,对于缓解全社会婚育压力、促进社会平等和共同富裕,有着重大而长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2.
柏拉图《理想国》(又译《国家篇》、《王制》)通常被后人冠之以副标题《正义论》,并以开篇闻名于世,寓意深厚的首卷为全文对正义的讨论奠定了基调。其中,与苏格拉底讨论"什么是正义"的第一人是克法洛斯。这位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的老人,在与苏格拉底探讨正义的对话中处于何种地位,是与克法洛斯这一独具特点的角色密不可分。深入剖析克法洛斯三个层面的形象,便于全面理解柏拉图的写作手法和写作意图,为发掘《理想国》卷首蕴含的伏笔、领悟何为正义提供了丰满生动的例证。  相似文献   
103.
第四十圈     
邵丽  瑾轩 《人才瞭望》2014,(9):96-99
一我以一个作家的身份下派到天中县挂职当副县长期间,县里很多人给我说起曾经在这个县轰动一时的一起案件。天中县有个天中镇,镇东头住着牛姓人家,户主外号牛大坠子。坠子爷爷曾跟着袁世凯,专门做手擀面,老袁死后,爷爷背着太子克定送的一把日本刀解甲归田,  相似文献   
104.
设计、制作了一台可测试气体滑脱因子b及岩芯克氏渗透率K的测试装置,其测试原理基于一种测定岩芯气测渗透率Kg的新方法。利用这种方法,此装置可在一次压力下降过程中记录下多个压力、时间点,从而计算出多个Kg值,然后经最小二乘拟合得出b和K。对测试装置作的重复性测试表明该装置是稳定、可靠的。  相似文献   
105.
清代宁夏籍湖广提督俞益谟著述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俞益谟是清代宁夏广武营人,官至湖广提督,有多部著述传世,人誉之“一代名将,千古文人”。除《康熙朔方广武志》外,后世学者对其著述情况不甚了解。本文考证了俞益谟著述的内容、文献著录和版本等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106.
107.
老子与阿那克西曼德,通过各自的自然本原论奠定了中西早期哲学的重要基础。二者在相似的世界秩序与自然本原追问中,推理出了“无”与“无定”的自然本原,反映出中西早期哲学逻辑路径的共性。二者的自然本原论,又表现出具体思维路径上的时间型与空间型区别,反映了中西早期文明形态的差异。共同的逻辑理路与不同的文化背景,使得老子与阿那克西曼德的自然本原论,在“自然”观念、价值论特征以及“无”与“无定”的本原地位等方面,产生了重大差别,深刻影响了各自文明的思想走向。理性在人类早期各大文明中的普遍性与人类精神道路的多元化由此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08.
“克普恰克”一词在我国汉文文献里以“钦察”(《元史》)、“可弗叉”(《西游景》)、“钦叉”(《西北地附剥)、“乞卜察兀’(《蒙古秘史》)、“古稍”(《黑鞑事略》)等形式出现。公元7世纪,克普恰克臣属于西突厥汗国,9-11世纪,基马克汗国瓦解,钦察代兴,基马克汗国各部落均归附克普恰克,并以“克普恰克”一名统称之。不久克普恰克就向西和西南扩张,占领了乌古斯草原。11世纪达到了拜占庭在多瑙河畔的草原边区。克普恰克攻占了乌古斯后,又征伐里海的哈扎尔部,并占其地。此后,又征伐俄罗斯南部地区。西北部的克普恰…  相似文献   
109.
运用接受美学文学批评理论,可以从小说主题、人物性格塑造方入手对美国20世纪黑人女作家赫斯顿的两部短篇小说《斯蓬克》和《6枚镀金的硬币》所蕴涵的黑人民俗和生存状态进行探寻和解读。赫斯顿将黑人民俗因素运用于小说创作,有助于小说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塑造和主题的凸显。  相似文献   
110.
李星  王利民 《北方论丛》2017,(3):158-162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完善,制定民法典的条件已经具备.然而,关于制定一部什么样的民法典却远未达成共识,因为对中国法治的问题意识,以及民法典应当达到怎样的“水准”尚有不同的认识.而民法典定位不同,法典编纂的体例就会出现差异.基于我国法治实践与私法自治的理念,我国应该务实定位民法典的目标,通过制定民法典实现民事法律的科学性、逻辑性与体系性;民法典的功能应该专注于私法(私权)裁判规范这一单一功能上.基于这样的定位自觉,民法典的编纂体例宜采近潘德克顿式,放弃其他体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