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7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37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86篇
理论方法论   19篇
综合类   168篇
社会学   121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41.
新中国成立后,中经贸得到稳步发展.我国新疆、甘肃、宁夏等西部地区在许多方面与拉伯地区有相似之处,经贸合作前景广阔,进入21世纪.中国应加强双边合作、采取以质取胜战略、实行灵活多变和有针对性的贸易方式、鼓励双向投资及充分发挥中经贸的互补性等措施,使中经贸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142.
本文认为《Q正传》是鲁迅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塑造Q这一典型人物来揭示在中国传统社会条件下人类实现自我认同的心路历程。由于Q实现自我认同的根据即“优胜”总是处于一种被平均化的状态之中,这使得他一方面不得不选择“精神胜利法”来消解自我迷失所带来的痛苦,另一方面则把自我“优胜”的确立寄托于参加“革命”之上,这必然会导致一种悲剧的悲剧。  相似文献   
143.
《诗经》在编订传习过程中发生过一些简次错乱的问题,《大雅·卷》就是由于错简将原来的两首诗误合成了一首诗。考察诗的描写内容、句法形式、叠咏特征、人物身份的不同,援引《诗经》内证,纠正《卷》的错简,恢复《诗经》文本之原貌。  相似文献   
144.
Q正传》第一章“序”与主体在文本结构和叙事风格上,存在着明显的不统一现象,而作者没有对此加以修订,说明“序”章有着它存在的特殊理由和价值。本文运用当代叙事理论,对这“特殊理由和价值”予以分析和论证。  相似文献   
145.
毫无疑问,减肥瘦身正慢慢变成很多女孩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内容。说起减肥瘦身,你也一定无数次听过这么一种论调:减肥秘诀无他,只要“少吃多动”即可。可问题是,怎么吃?怎么动?那么,赶快来看看时下在美国、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最为流行的一些瘦身方式吧,或许从中你能找到一种最适合自己的减肥瘦身方式。  相似文献   
146.
147.
20世纪60年代前期,中两国经过平等协商,最终顺利解决了中边界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富汗表现得十分积极。富汗之所以积极推动中边界问题的解决,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根到底是为了改善自身内外交困的处境,拓展生存空间,以维护其国家利益和民族独立。本文拟用中国外交部的解密档案和《人民日报》及其他相关资料对富汗积极推动中边界问题解决的表现、原因及目的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和阐述。  相似文献   
148.
基于信息经济学和生产要素禀赋理论,分析宁夏在中国-拉伯国家经贸交往中的信息禀赋优势,提出在内陆开放平台下将“涉信息”优势转化为提升宁夏与拉伯国家经贸发展经济优势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9.
鲁迅从立民立国的角度,一生致力于国民性改造。为此,他利用杂文和小说,以巨大的沉痛剥露和针砭国民弱点。而在种种国民性弱点中,鲁迅最深恶痛绝的还是奴性意识与行为。可以说,Q形象的创造是鲁迅积十几年对国民性的忧思而化成的艺术典型。缺乏起码的民主平等意识和自我意识是Q的基本思想特征。他一无所有,却对此无动于衷;他处处受压迫,却不想有所抗争,这是一种典型的奴隶生存哲学。在Q的思想观念中,“民主”“平等”“自我”一律不存在。他的整个思想观念是被异化了的,是被传统封建观念所窒息了的,并且他自身已经没有能力走出这种奴性意识的怪圈。  相似文献   
150.
魏韶华 《东方论坛》2013,(4):76-79,96
伟大的文学文本总是有着无限的阐释空间,它永远向一切时代和个体敞开。自鲁迅小说《Q正传》进入文本流传史以来,对它的言说可谓汗牛充栋,正是伟大文学文本之佐证。将之视为一篇心理小说,以"怨恨"切入,发现小说主题内涵的深层极微。实乃中国民族国家现代走向的寓言式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