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78篇
  免费   151篇
  国内免费   43篇
管理学   117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48篇
人才学   42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1821篇
理论方法论   244篇
综合类   2716篇
社会学   157篇
统计学   19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90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147篇
  2014年   246篇
  2013年   256篇
  2012年   315篇
  2011年   375篇
  2010年   376篇
  2009年   305篇
  2008年   481篇
  2007年   345篇
  2006年   286篇
  2005年   254篇
  2004年   278篇
  2003年   235篇
  2002年   163篇
  2001年   197篇
  2000年   156篇
  1999年   88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 毫秒
61.
红十字运动作为一个全球性的人道主义运动,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了有目共睹的贡献。清末河南亦有不少士人与相关机构参与红十字会活动,但其时并未成立地方红十字组织。一地红十字运动的开端应从本地红十字组织的筹备成立起算。就现有资料来看,近代河南红十字运动的起始时间应以1912年为宜。探本溯源,不仅可为河南红十字组织的纪念活动提供相应的学理依据,更有助其发掘历史时期的人道财富,为当今的红十字运动服务。  相似文献   
62.
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以来,上海便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它是中国各个领域近代化尤其是近代社会文化的见证。我们可以透过近代以来上海人的生活方式变化,便可以证明这个观点。而服饰历来是涉面较广,最能够直观与快速地反映当时社会生活方式和时尚变化的要素之一。而随着女权主义的兴起,中国近代上海女性的服饰变化彰显了时代的变迁,并活灵活现地反映了都市女性生活的场景,折射出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态势。  相似文献   
63.
19世纪中后期,日本和朝鲜两国由于受到欧美的侵略,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以追求国家独立、文明开化和富国强兵为主要内容的近代启蒙思想逐渐形成。这些思想通过修信使、留学生等传到朝鲜,对朝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4.
任云兰 《社会工作》2012,(11):23-25
近代天津是一个瘟疫多发的城市,尤其是在水旱灾害频发的年份。瘟疫流行期间,天津市各慈善团体均致力于疫病的防治、控制和治疗。他们的善举有效地控制了疫情,拯救了许多人的生命,尤其是士绅倡导的"防疫"理念为近代公共卫生体制的确立提供了市民基础。  相似文献   
65.
在考辨"学术源流"的过程中,康有为将公孙龙纳入了视野。总的说来,与对公孙龙思想的关注、挖掘和诠释相比,他显然对公孙龙的身份归属和传承谱系更感兴趣。康有为视界中的公孙龙以身份归属为主,并在对公孙龙思想传承的梳理中使之拥有了名家、墨家、儒家以及孔子后学等多种身份。康有为给予公孙龙的各种身份之间不能自洽,不仅各种身份归属之间相互抵牾,而且引发了公孙龙与墨子、孔子关系的诸多矛盾。康有为对公孙龙的审视和评价隐藏着对先秦诸子关系的认识,尤其是将以孔子与墨子关系为代表的先秦诸子关系的矛盾认识推向了极致。有鉴于此,康有为视界中的公孙龙并非只限于对公孙龙本人的认识,也并不只关乎公孙龙一人在近代的命运。解读康有为视界中的公孙龙,有助于领悟康有为的名家观、墨家观、儒家观和孔学观。  相似文献   
66.
正清人的学术研究是以识字读经为中心的考据学。与之相比,近代学者治学方法最大的变化就是引入西方的种种理论和研究方法对本国学术进行研究,王国维正是开启这种近代研究方法的学者之一,他的治学途径是值得我们今天借鉴并加以探讨的。本文试着从其研究  相似文献   
67.
本文从清末民国时期国内报刊对于哈萨克斯坦的记述入手,梳理了当时国内知识界和舆论界对于哈萨克斯坦的相关认知,从中归纳和分析认识过程中的阶段性特征,并就这些认识观背后的社会历史根源进行相关的分析,以便进一步夯实当代中哈关系良好发展的新基础。  相似文献   
68.
通过提出明示同意与默示同意这两个不同的同意概念并强调有别于集体同意之个体同意的重要性,特别是通过对默示同意的分析和说明,洛克使得近代意义上的同意理论逐渐浮出水面。同意理论在颠覆君权神授理论、确认人民主权思想的过程中有着无可置疑的历史价值。虽然在现当代,同意理论因遭遇到越来越多的诟病而逐渐步入困境,但同意理论并非一无是处。对于当代中国社会来说,强调政府及政府行为必须经过人民的同意这一点,对于政治体制的改革以及政治秩序的合法构建来说仍然具有极为重要且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69.
作为现代伊朗的前身以及欧亚大路上重要的节点国家,波斯在近代中国知识界受到长期且广泛的关注,尤其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这样一个转折的历史阶段,中国近代的波斯认知伴随着中国对自身的认知逐渐生成,并经历了特征鲜明的三个阶段。本文聚焦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国内报刊对波斯的记述,分析中国波斯观念的形成过程如何与当时中国的国内环境与关注议题相契合,从而看中国人如何不断探索属于近代中国自身发展的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