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3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23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4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87篇
理论方法论   23篇
综合类   312篇
社会学   24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61.
一、理论背景(一)经济学视角最低工资较早时是个经济学问题。最低工资制度的理论起源于古典经济学的工资最低限度理论,最早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提出。此后亚当·斯密、杜尔阁、大卫·李嘉图等人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从而丰富完善了工资最低限度理论。当时的工资最低限度理论,是为了保障劳动者的最低生活需求这一基本目的。同时,最低工资理论是马克思工资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认为:  相似文献   
462.
一、提高服务水平的出发点是树立“为每一个读者服务”的思想,充分体现图书馆的公众性。 图书馆的公众性之所以应受重视,是因为它是图书馆职能充分发挥和实现的基础。图书馆是通过服务来发挥和实现其主要职能的,因此,接受图书馆服务的人员数量和广泛程度是图书馆职能发挥好坏的必要条件。这两者是成正比的,前来借阅的读者量越多,面越广,图书馆作用发挥的条件就越充分,各项职能也就可以发挥得好。所以,图书馆要充分发挥作用,就必须牢固树立为每一个读者服务的思想,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读者的需要。 从宏观上看,“愿意服务,服务…  相似文献   
463.
当今人类面临的各种全球性问题和道德挑战,使得普世伦理成为可能。“自下而上”的探究方式达成以社会道义为基本维度的普世伦理规范;各特殊道德主体所持价值目的异质性的既定存在,使得普世伦理的承诺只能是低限度的。  相似文献   
464.
学术界普遍认为,中产阶层具有强大的社会整合功能,要实现社会稳定、有效促进社会整合,大力培养中产阶层,形成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社会结构是其必由之路。事实上,尽管中产阶层在社会急剧转型的历史时期确实能够有效发挥其社会整合的功能,但这种整合功能的发挥由于受到自然的、人文的以及制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具有边际效应递减的倾向性,是极为有限度的。  相似文献   
465.
度对于人们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认识和研究责任感的强度及限度,对实现责任感的平衡和良性运行,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责任感的强度应有新的划分;责任感的限度取决于对责任限度的界定和认识。  相似文献   
466.
我国的职业人力利用安全性差,损害性利用问题突出,应研究从业人的职业人力及其利用限度,探讨职业人力的合理利用与科学管理问题,当事人、用人单位和政府部门等社会的各个方面应分别做好自己的管理,多方面努力解决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67.
道德的法律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道德与法律具有内在同质性使道德的法律化得以可能 ;通过道德立法 ,加强制度建设以及思想道德教育 ,实现道德的法律化。然而由于法律与道德内涵的差异性 ,又导致了道德的法律化存在限度  相似文献   
468.
道德法律化是指在道德建设中将一定社会的伦理原则和道德要求转化或规定为法律制度。现借助古今中外道德法律化的理论与实践,来分析道德法律化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469.
当代文学艺术的边界的移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不同的历史时期,文学的各种相关要素间的组合是不同的.一个特定的时期,文学的一种或几种要素因了社会和学科提出的主要问题而被作为主导凸现出来,构成当下主导性的问题趋向,影响我们对对象的基本估价;  相似文献   
470.
莫小凡 《南方论刊》2005,(12):39-41
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重要权利,是鼓励和保障公民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重要手段,对于保障国家、公共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威慑犯罪分子,制止和预防犯罪,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但在理论与实践中,对正当防卫行为的构成条件,尤其是必要限度上还存在许多争议。本文在分析刑法理论与现实生活真实案例上,探讨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界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