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3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19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9篇
人才学   1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324篇
理论方法论   69篇
综合类   586篇
社会学   5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31.
“诗言志”:中国古代文学观念发生的一个标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尚书·尧典》所载诗言志作为原始乐教的一部分,表现为巫史占卜祭祀过程的祷辞告语,指向神明昭告,其源甚古。尽管它只是宗教观念的一部分,却为后来的诗学独立和诗教发生奠定了文化基础。自周公制礼作乐后,诗与世俗政教和文化制度紧密结合。献诗和采诗制度使诗成为表达宗族情绪和沟通政治情感的工具,完成了从神明昭告向天子听政的转变。而进入体制内的诗与乐配合,制度规范和仪式规则赋予诗乐以意义和价值。不过,此时诗并未脱离礼乐而独立,单纯的文学观念也未能产生;诗所陈之志虽指向世俗政治伦理秩序,却仍然受制于乐而服务于礼。春秋时期,诗逐渐摆脱礼乐束缚而获得独立发展,这种发展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实现:一是通过赋诗言志以摆脱乐教的束缚,从而凸显诗的独立言志功能;一是通过礼、仪之辨以摆脱典礼仪式的束缚,从而凸显诗的内在意义价值。二者相辅相成,形成春秋诗教传统,为诗的观念解放和文学观念的形成奠定基础,也使诗进入表达个体情感和培养独立人格的发展新阶段。  相似文献   
232.
陈颖聪 《船山学刊》2009,(4):166-169
中国古典诗歌,自“诗言志”理论提出以后,主要是朝着儒化的方向发展,其自身抒情的因素亦在这过程中一度受到了掩盖。但随着春秋“礼乐”的解体,其自身本具之“情”很快就得到了复活,并通过对“人性”的演绎,与“志”融合,发展成为“发乎情,止乎礼义”,这一能与中国古代社会特点相和谐的理论。  相似文献   
233.
近年来.淳化街道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为民谋利”的执政理念.结合自身实际.狠抓落实四个“推进”措施.把解决民生问题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等工作有机结合,立足长远、统一规划.民生工程开展得有组织、有领导、有秩序.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234.
音乐体现了人类对共同价值的追求,中国古代乐制在乐律、乐德、礼乐三个方面为人类共同价值创辟典范。中国乐制追求极致的纯净与崇高,体现共同价值的趋同,揭示了人类对共同崇高价值的追求和向往;乐德具有明确的历史传承,并用于教化人民,推广于外族,成为全人类的共同价值;礼乐中的正义价值具备绝对公平和相对公平双重向度,符合中国传统哲学的天人关系说和五行说,是实现共同幸福价值的工具。纯净、德性、秩序分别对应崇高、幸福、正义,在中国音乐中凝聚着人类美好的价值愿景。中国乐制最早从全人类的高度和共同价值的角度构建文化形态,体现了中国智慧的创造性和中华文明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35.
乐伎在唐代是一个颇具规模且引人瞩目的社会群体,对唐代诗歌的创作有很深的影响.乐伎不仅是诗歌的传播者,也是诗歌的描写对象,更是诗歌的创作者.作为诗人的乐伎人数众多,妙兼色艺、慧擅声诗.她们创作的诗歌与男性诗歌相比,笔融细腻,情深词婉;与其他女性诗歌相比,大胆直白.唐代乐伎的诗歌还显示出拟男的创作倾向:她们以男性士大夫所推崇的标准为其创作的标准,表现出和男性一样的心胸.她们的创作打破了男权社会中女子“无才”的偏见,更是对封建礼教的大胆反抗.  相似文献   
236.
隋唐时期,淮河流域(含今皖、豫、鲁、苏、鄂五省沿淮 地区)的商业步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商业交易活跃、市场扩大、对外交易兴起,商业利税成 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这一历史现象曾引起学术界关注。本文重点阐述三个问题:1. 隋唐的兴商措施及其对淮河流域商业活动的正负影响;2、淮河流域 商业发展的突出表现及内在规律;3. 淮河流域商业中的新现象透视。通过以上三个问题的考 察与总结,力求探索淮河流域商业兴衰的内在规律,加深认识该区域经济发展的历史轨迹, 从而为淮河流域的经济发展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237.
满族——北方一支彪悍的少数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脱颖而出,它的音乐文化在广阔的中华大地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并在汉民族为主的音乐土壤中生根发芽、融合发展。本文依据满族音乐的发展与汉民族各地方音乐类型进行比较,以不同的视野分析满汉鼓乐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238.
正孤竹国是商代北方重要侯国(今河北卢龙及毗邻地区为孤竹古国的核心区),是中国孤竹文化的发源地。以夷齐精神为代表的孤竹文化对燕文化乃至中国儒家文化的形成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也对朝鲜、日本等国思想文化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可以说,孤竹文化是冀东文化之始祖,中国儒家思想之源泉,东方道德文化之滥觞。  相似文献   
239.
季伟 《南都学坛》2008,28(3):14-16
汉初少数民族乐舞《于阗乐》、《棹歌》、《箜篌引》以及《摩诃兜勒》等相继进入汉室宫廷。源于少数民族的鼓吹乐进入中原后,迅速成为重要的宫廷仪仗音乐和军旅音乐。而少数民族舞蹈更是风靡两汉,在宫廷和民间舞蹈中不乏其身影。进入中原的乐器胡笳、胡箜篌等经过发展融合,也均已成为汉代宫廷音乐及俗乐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些少数民族音乐的传入,对汉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40.
黄波 《社会科学论坛》2008,(10):134-136,139
一本出版于2006年5月的好书,现在才到了我的手上。书,就是黄裳先生的《来燕榭集外文钞》。2006年的时候,便知道黄先生在林林总总的旧集、新集之后,出了一本“集外文”,但听说价格达40多元,不免有些患得患失。这次有幸碰到书店打特价4折,再也不能错过了。40多元,本属物有所值,现在4折,只要17元,更是物超所值,赶快就利用一个早晨的时间,读完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