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65篇
  免费   178篇
  国内免费   64篇
管理学   427篇
劳动科学   24篇
民族学   75篇
人才学   134篇
人口学   22篇
丛书文集   1067篇
理论方法论   175篇
综合类   4124篇
社会学   507篇
统计学   52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135篇
  2020年   115篇
  2019年   131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101篇
  2016年   152篇
  2015年   239篇
  2014年   469篇
  2013年   455篇
  2012年   517篇
  2011年   583篇
  2010年   538篇
  2009年   573篇
  2008年   552篇
  2007年   390篇
  2006年   324篇
  2005年   273篇
  2004年   219篇
  2003年   162篇
  2002年   139篇
  2001年   105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81.
乐章  秦习岗 《南方人口》2020,35(4):68-80
基于积极老龄化理论框架和“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面板数据,文章从积极和消极两个维度对农村老年人老化态度问题进行实证考察。研究发现,两种老化态度均以2008年为重要转折点,女性老化态度比男性更具多样性和多变性。健康、社会参与和保障都能引起老化态度的积极变动,但社会适应、子女经济支持和社区照料三个因素对消极老化态度有正向影响,而生产活动降低了积极老化态度水平。从贡献率看,健康因素对老化态度差异贡献最大,其次是保障因素、社会参与因素,健康因素更能解释积极老化态度的变化,社会参与因素对消极老化态度的贡献率更高,二者分别在女性和男性老年人群体中表现得更为明显。贡献率排在前四位的因素是精神健康、子女经济支持、医疗可及性和身体健康。用积极老龄化的观点帮助庞大的农村老年人口建立正确的老化态度将有益于养老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82.
在新闻语料中,英汉双语的方位隐喻节点词"起伏"和"up(s)and down(s)"所吸引的搭配及其语义趋向、语义韵常模各不相同。基于大型语料库CCL和COCA中的新闻原创语料,探究方位隐喻在不同语言的搭配语境下的具体语义差异。汉语新闻语料中,节点词"起伏"的语义趋向多与景物描写、国际赛事、价格变化相关,呈现积极、中性和消极语义韵特征。英语新闻语料中,节点词"up(s)and down(s)"的语义趋向多注重个人相关的生活事宜,仅呈现中性和消极语义韵特征。  相似文献   
183.
目前,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社会为高校毕业生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而高校毕业生人数总体呈上升趋势,因此,如何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热点话题之一。高校毕业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承担着较大的就业压力,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越来越多。采用问卷调查法,结合问卷调查结果分析研究大学生创业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试图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给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4.
能源话语具有鲜明的社会性,中英能源白皮书作为典型的官方能源话语隐含着两国应对能源问题的不同价值立场。基于概念隐喻和架构理论,分别建立21世纪中国能源白皮书语料库和英国能源白皮书语料库,对比分析中英两国如何通过隐喻性话语建构能源意识形态和政治权力。研究发现,两国均使用了建筑架构、容器架构、军事架构、经济与科技架构、集体架构、运动与方向架构,但各有所侧重。中国主要使用了比赛、建筑等隐喻,深层架构体现了中国政府奋进拼搏和注重实干、集体主义价值观、历史现实指向的时间观;英国重点使用了容器、军事隐喻等,激活了期待实现低碳话语霸权的政治立场、个人主义价值观以及未来指向的时间观。中英两国应当积极寻找全球能源治理中的共同话语和共同利益,助力全球能源转型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85.
"大":修辞原型和隐喻认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作为分布极广的修辞原型,广泛延伸至艺术、政治、经济、哲学、伦理等领域,与人的社会活动紧密联系。汉字“大”,是以正面直立于天地间的人的形象,指称天地人的属性。古人对于“大”的认知在天地人这一巨系统中开始和延续:天地与人互为隐喻,古人对宇宙、自身和周围世界的审美体认交融会合,通过“大”奇妙地关联在一起。  相似文献   
186.
在这个大千世界里,人是极其渺小的,因其渺小,他要放大自己,他有信仰,追求知识,要完善语言。因为他是有限的,他才会追求无限的理想;因为他是无知的,他才会追求知识,努力探寻自然的秘密。所以,隐喻产生的一个重要的根源就在于人类对客观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探究和认识。(齐莉莉1999)本文对隐喻研究的几个重要历史阶段进行了分析、归纳和梳理,以便能使人们从宏观上对隐喻有一个更加清楚的认识,从而促进隐喻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7.
文章以认知语言学家Lakoff和Johnson所提出的从认知角度研究隐喻的观点为基点,简要陈述了传统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在隐喻研究上的分歧,介绍了认知语言学家关于隐喻研究的基本观点以及关于概念隐喻的三大分类。在此基础上,文章从空间隐喻概念入手,从数量域隐喻、时间域隐喻、社会地位域隐喻以及状态域隐喻4个方面,对英汉语料进行对比分析,对英汉语中"上、下"空间概念在非空间范畴隐喻拓展中的对称性进行了考证,进而从语言特点、认知模式等方面探讨影响英汉语空间隐喻相似性和不对称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8.
论认知隐喻观的理论阐释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类对隐喻的研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阶段,隐喻理论的解释范围不断扩大。从古希腊的修辞观到对语言本体进行解释的语法隐喻以及语法化研究,从语言和思维相结合的概念隐喻到完全彻底的认知隐喻观,所有这些都对隐喻的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但一直以来在这些研究的背后,缺乏一种具有统一解释力的理论,即共性。从认知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发现,认知域之间的叠加和互动是各类隐喻最基本的工作原理,是隐喻的基本思维方式,是隐喻的共性;另一方面,隐喻的内容又是因民族和文化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这是隐喻的个性。  相似文献   
189.
近年来,国外旅游研究开始关注嫉妒情绪对旅游意愿的影响,然而目前学界对其内在作用机制的讨论相对不足。其中,特别缺乏从善意嫉妒和恶意嫉妒两个维度对旅游意愿的影响进行深入剖析与比较的研究。文章基于平衡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探讨善意嫉妒和恶意嫉妒对目的地旅游意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善意嫉妒正向影响旅游意愿,而恶意嫉妒对旅游意愿没有直接影响;目的地态度在善意嫉妒与旅游意愿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恶意嫉妒与旅游意愿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钦佩性自恋负向调节了目的地态度在善意嫉妒与旅游意愿之间的中介作用,正向调节了目的地态度在恶意嫉妒与旅游意愿之间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90.
在众多科幻影视作品中,《西部世界》是非常富有哲理意味和隐喻的一部。这部以仿生人的觉醒及仿生人与其创造者人类的关系为主题的剧作,在不同角度和层面上,都呈现出一种与西方古典时期人神关系的对应隐喻。对这种对应关系的梳理,一方面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去理解和思考这部作品中涉及的人工智能的前景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让我们从这种换位的对照中更好地去思考和认识人性,认识人类自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