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63篇
  免费   178篇
  国内免费   64篇
管理学   427篇
劳动科学   24篇
民族学   75篇
人才学   134篇
人口学   22篇
丛书文集   1067篇
理论方法论   175篇
综合类   4122篇
社会学   507篇
统计学   52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133篇
  2020年   115篇
  2019年   131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101篇
  2016年   152篇
  2015年   239篇
  2014年   469篇
  2013年   455篇
  2012年   517篇
  2011年   583篇
  2010年   538篇
  2009年   573篇
  2008年   552篇
  2007年   390篇
  2006年   324篇
  2005年   273篇
  2004年   219篇
  2003年   162篇
  2002年   139篇
  2001年   105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71.
欧美媒体涉华疫情报道错综复杂。作者自建欧美媒体涉华疫情报道语料库,并基于Fairclough三维分析框架,用James Martin评价理论中的态度系统梳理语料库文本,分析其中态度词汇的评价意义分布特征,研判欧美媒体涉华疫情报道的态度趋势。研究发现:欧美媒体涉华疫情报道态度褒贬不一,其中消极评价话语偏多。这种他塑的中国形象建构与欧美国家的意识形态、利益关注,以及新闻传播者的价值观念、话语角色认知密切相关。因此,中国官媒及自媒体有必要提升对外传播效能,关注新闻受众的阅读态度,从而有效展示中国的积极形象。  相似文献   
72.
[编者的话] 一个公司健康的经营态度和完善的管理制度比高额的薪资更吸引人,为什么?  相似文献   
73.
人生离不开工作,工作必须要快乐只有在快乐中工作,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学习,是工作的基础,是智慧和力量的源泉,是打开“快乐工作”之锁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74.
本文在对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学习行为及知识积累问题进行简单考察的基础上,采用系统隐喻方法,建议企业在实施信息化的不同阶段或实施不同的系统时应采用不同的隐喻(机器隐喻、有机体隐喻或神经控制隐喻)。并基于有机体隐喻构建了一个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微观层面的学习模型,包括经验环与应用环。针对信息化的不同阶段或不同的应用系统给出了不同的学习方式及知识转移方式。  相似文献   
75.
71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所研究员李万华,在国际上有“女性诺贝尔奖”之称的“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第五届颁奖典礼上,代表亚太地区领取这“女性诺贝尔科学奖”。这是中国女科学家首次问鼎这一奖项,同时获得10万美元奖金。  相似文献   
76.
中国企业CEO的领导行为及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研究采用定性及定量的方法,探讨了在转型经济环境下中国企业CEO的领导行为表现,以及这些行为对企业业绩和员工态度的影响。首先归纳性地总结了现有经济环境下CEO领导行为的种类,然后通过探索性及验证性因素分析,建构了一个6维度的CEO领导行为测量工具,其中3个维度与CEO的任务管理行为密切相关,另外3个维度与人际关系管理相关。我们采用包括企业高层经理人员及员工在内的匹配数据进行了假设检验。结构方程建模分析的结果表明,任务导向的CEO领导行为直接与企业业绩相关,而人际关系导向的CEO领导行为与员工态度直接相关,并通过员工态度影响企业的经营业绩。  相似文献   
77.
徐辉 《经理人》2004,(9):94-95
事业的成功不代表人生的成功,只有你自己觉得活得很快乐.这才是人生的成功。  相似文献   
78.
哲学的必然是隐喻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德里达依据哲学文本中存在大量隐喻的既成事实 ,提出“隐喻是哲学的近邻”的著名论断。这对于开拓人们对隐喻的文化内涵的认识极具启发意义 ,但其论证却是不充分的。隐喻并非一种独立的语言形态 ,它是所有语言形态中的“共有因子”,它以有限对无限的指涉、以确定对不确定的多向度暗示以及显现本真存在的独特功能 ,超越了普通语言表达哲学的局限性 ,于是隐喻与哲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79.
近10多年来,称呼语作为文学话语中的特殊语言现象,其丰富的社会意义、文化意义以及语用意义等得到了较深入的研究,但态度意义缺乏系统考察。在语言评价理论框架下,结合戏剧话语中称呼语的特点,系统考察称呼语的态度意义,发现称呼语隐含各种情感意义和判断意义。通过对阿米里·巴拉卡戏剧《荷兰人》中人物之间的称呼语的态度意义进行系统分析,发现称呼语的态度意义有助于建构复杂动态的人物身份。  相似文献   
80.
文章以英国《卫报》中有关2016年G20杭州峰会的23篇新闻报道为语料,建立小型语料库,运用语法隐喻理论,以费尔克劳夫的话语三维模式为分析工具,探究"他塑"中的中国国家形象是如何通过话语被构建的,对英国媒体中有关中国的报道作出较为全面、客观的评析,旨在为中国及时纠正外媒的主观偏见报道、维护良好的国家形象提供建设性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