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7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8篇
管理学   40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45篇
人才学   34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476篇
理论方法论   79篇
综合类   1256篇
社会学   157篇
统计学   1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142篇
  2013年   115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147篇
  2010年   150篇
  2009年   182篇
  2008年   213篇
  2007年   163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124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王雅平 《云梦学刊》2008,29(3):104-106
何其芳《休洗红》一诗几乎全由古诗词意象暗缀融合而成,这些意象形成诗歌的基本骨架,营造出新诗中最具古典美的意境与画面.同时,它们又被诗人重新激活,以古典内涵为原始依托,在诗人的语言场中生长出新的义项,表达着诗人的现代情感与体验.  相似文献   
92.
墙该不该砌,坏了又该不该修,应该根据实际的情况而定.在做一件事情时,我们既不能只听别人怎么说而没有自己的主见,也不能像但丁说的那样"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最佳的办法应是"先听别人说,再走自己的路".对一个人而言如此,对一个国家来说也一样.只有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快更好.  相似文献   
93.
杜诗具有很强的"诗史"性,源于诗人的儒家风范;杜诗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历史,凸显出两大主题:忠君爱国和民本思想.在"以人为本"的今天,"诗史"性的杜诗焕发出优秀的人文精神而显示出丰富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94.
一、“国家不幸诗家幸”是中国历史特有现象 2007年8月15日屈超耘先生在《文汇报》发表一篇题为《治世也能出好作品》的文章.提到中国历史上可堪注意的一种现象:国家衰乱之时.往往大诗人、大文学家、大思想家群星灿烂,人才辈出;而国家大治或强盛时,思想家便销声匿迹,了无踪影,好诗、好文章无处可寻。  相似文献   
95.
活跃于明末清初的新安画派画家,大多为遗民画家,他们崇尚倪黄,画风简劲淡远,多写隐逸生活,反映出鲜明的时代特征,他们大多以山水见长,而作为新安画派主要成员的汪家珍,则山水、人物、花鸟、虫鱼等,无不擅长,尤以人物著称。歙人汪洪度评曰:吾乡绘事,国初为盛,松圆老人后,僧渐江、程垢区、查梅壑、祝壮猷工山水,家壁人、江天际工人物。可见,汪家珍在新安画派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96.
唐代中晚期,在洛阳形成了一个以白居易为中心、以致仕及分司官员为主体的专写闲适生活的诗人群体.他们退罢洛阳,不复关心时政,悠闲于山水园林,沉溺于声色宴饮,耽玩于彼此的交游,关注个体生命的适意.洛阳闲适文人诗酒唱和在文学史上被传为佳话,对当时及后来的文人学士的人生态度和诗学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7.
宋初产生了一股隐逸闲淡的情调 ,形成了与初、盛唐不同的心态。这是中国文化、文学、美学史的一次重要转折和变化。它的形成由四部分人构成 :一是隐士 ,二是诗僧 ,三是半僧半俗的士大夫文人 ,四是表面豪华、内含平淡的显贵权要。从而体现了宋代初期的心态总特征 ,完成了从外扩到内敛的心态转换 ,对文学和审美创造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8.
宋末七家山水诗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文鹏 《阴山学刊》2001,14(4):22-26
文天祥、汪元量、真山民、谢翱、林景熙、郑思肖、萧立之等宋末爱国诗人的山水诗,渗透了伤时忧国之情,总体格调沉郁苍凉,却又具有不同的艺术个性,在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两方面,都给宋代山水诗注入了新因素,改变了南宋后期山水诗过分追求纤弱的风气.  相似文献   
99.
周唯一 《船山学刊》2001,(2):18-21,52
船山对事物的认识有自己的辩证思维方法。他将这种方法用来研究南北朝诗歌,便将主观与客观,个体与整体,现实与历史结合起来,既注重史的探源,又注重个体的考察,还注重艺术特征之探讨,并分别将它们置于动态的、比较的、对立的鉴识之中,从而对南北朝诗歌作出了尚公允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0.
孙康宜  陈磊 《中国学术》2001,3(3):81-94
著名文学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Harold Bloom)曾说,伟大的作家总是那些“简直就是压倒传统并包罗它的人们”。陶潜(365?—427年)这位曾多少个世纪来激发起文学史家研究兴趣的中国传统中最早的诗人之一,也正是这样的一位诗人。陶潜一生才写了约一百五十首诗、十篇文与赋,在当时的文坛上又是一个边缘人物,他后来在中国文学史上居然能占有如此重要的经典位置,这真是一个引人注目的事实。在文学史上他的经典化的一个关键时刻就在于苏轼宣称陶潜是一位空前的大诗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