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3篇 |
免费 | 3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6篇 |
劳动科学 | 1篇 |
民族学 | 1篇 |
人才学 | 2篇 |
丛书文集 | 73篇 |
理论方法论 | 14篇 |
综合类 | 120篇 |
社会学 | 3篇 |
出版年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12篇 |
2013年 | 10篇 |
2012年 | 11篇 |
2011年 | 24篇 |
2010年 | 13篇 |
2009年 | 18篇 |
2008年 | 15篇 |
2007年 | 15篇 |
2006年 | 19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11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3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包树望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1):37-42
道德宿命意识的虚幻性为雅俗文化的整合提供了极大的空间与可能,其道德本体、赏罚主义、需要外在主宰力量等特征使《考城隍》以科举考试选拔城隍、因仁孝的儒家道德意识和关于"有心为善"的较好道德理论水平而施以"给假九年"的奖赏,以及其他情节共同展现了雅俗文化在道德宿命意识上的冲突与整合。 相似文献
212.
王恒展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42-47
明代是中国文言小说的复兴时期,而明代中后期文言小说复兴的明显特点便是雅俗合流。这种合流从受《娇红记》影响的通俗化传奇小说和文人编辑的通俗化小说读物如《燕居笔记》等开始,到大量小说类丛书、类书的出现,就已经呈现出文言小说复兴之大势。而许多社会名流、诗文作家参与文言小说的创作,无疑会进一步促进文言小说的复兴和雅俗合流的趋势,马中锡的《中山狼传》和宋懋澄的《九籥集》便是典型的例证。 相似文献
213.
程群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5(6):86-91
道教美术拥有雅俗双重品格,"雅"是指其符合中国文人的审美需求,蕴涵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是皇室、贵族崇奉道教的见证者,构成皇室艺术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文化性、文人性、庙堂性与贵族性之特质;"俗"是指它常常侵入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之中,与人们的生活工作相胶着,充当普通民众的精神安慰剂。它又处于民间庆典祭祀的中心地位,与民众最欢乐、最庄严的时光共在共融,其内容贴近民众的生活,为世俗民众所喜爱,具有民间性、世俗性、大众性以及草根性之特质。道教美术双重品格的形成是由道教及道教美术自身发展的规律与特点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214.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受众对主持人“自发口语”的要求越来越高.主持人“口语化”成为一大趋势。在传统播音的基础上,“播说结合”、“说主播衬”甚至“只说不播”等形式更加频繁的进入大众媒体生活。本文时于主持人“口语化”现象及由此产生的问题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215.
216.
陈岳芬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8(3):128-132
柳永词在北宋的广为传播,有赖于新的传播环境的形成和传播者群体的出现。由于柳词本身具有雅俗不同的特质,使得柳词的传播效果和反馈评价呈现出复杂性。 相似文献
217.
浅者深之 高者下之——论李渔《耐歌词》雅俗相和的艺术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渔主张词的创作应该雅俗相和。他的词集《耐歌词》是他的艺术主张的具体实践。李渔词鲜明的艺术特色表现在 :点铁成金 ,化腐朽成神奇 ;脱落窠臼 ,推陈旧出尖新 ;别开生面 ,变质实为清空 ;寓谐于庄 ,引意趣入词篇。在词学方面 ,李渔算不上一位“大家” ,但是 ,他的词在数量众多、风格各异的清词中毕竟独树一帜 ,为清代词的中兴做出了不容忽略的贡献 相似文献
218.
《定军山》的诞生,具有丰厚的历史价值、文化内涵与现实指向,对它的研究不能仅限于目前学界所示的中国电影(戏曲片)滥觞的具体的感性描摹。《定军山》的诞生,有其艺术发展规律和文化传播规律的可能性与必然性,是民族文化心理结构、艺术雅俗转换机制与京剧的兴衰历程、电影的艺术本性及特定时代和文化景观诸因素共同作用下的必然产物。《定军山》的诞生,不仅是电影的中国本土化的特殊范本,更是中国电影的民族化的已然"存在"——奠定了中国独有的"影戏"传统,包含了迄今为止中国电影的全部遗传基因和文化代码,不仅指涉到新时期"电影与戏剧离婚"等电影观念的大讨论,也为新世纪以来的国产大片提供了历史的镜鉴与启迪。 相似文献
219.
作为一首早期的五言诗,《同声歌》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它不仅表现出汉人对南北及异域文化的接受与认同,而且体现了那个时代雅俗的对抗与互渗,同时它还鲜明地传递出了新的时代风尚及审美的新变。从文化的角度透视《同声歌》对我们深入了解东汉所特有的精神气质无疑具有不容忽视的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220.
张立新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5(1):123-127
周代社会大师教六诗,以风、赋、比、兴、雅、颂为序,而<诗经>风、雅、颂的选材与编排,构成其价值系统的三个维度:饮食男女--家国天下--宗教信仰.三个维度呈由低到高、逐层提升的取向,显现出<诗经>文兼雅俗,感性生活、理性精神、宗教信仰相互渗透融合的文化精神.信仰.是<诗经>中最高的、极为重要的价值维度.<诗经>价值系统的三个维度暗合了西方文化中从柏拉图到克尔恺郭尔的人生哲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