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4篇
  免费   150篇
  国内免费   30篇
管理学   451篇
劳动科学   19篇
民族学   77篇
人才学   52篇
人口学   70篇
丛书文集   737篇
理论方法论   143篇
综合类   1389篇
社会学   133篇
统计学   283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41篇
  2022年   121篇
  2021年   130篇
  2020年   118篇
  2019年   116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97篇
  2016年   131篇
  2015年   135篇
  2014年   242篇
  2013年   193篇
  2012年   241篇
  2011年   243篇
  2010年   208篇
  2009年   192篇
  2008年   239篇
  2007年   153篇
  2006年   115篇
  2005年   106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基于文化产业集聚指标和动态面板模型,文章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分析了我国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特征和动态规律.研究表明:高度集聚的文化产业主要集中在录像制品发行、艺术表演团体、录音制品发行、文物保护管理机构和艺术表演场馆等行业.公益性文化产业在全国范围内分布均匀,而经营性文化产业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特别是广东、浙江、江苏和上海这四个省市.文化产业集聚变化是平均回复效应和随机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2.
人口集聚会引起房价上涨,但不同类型的城市由于集聚人口的教育程度不同,房价上涨也具有不同的效应。首先建立人口流动理论模型分析人口集聚对房价上涨的影响,然后通过建立房价、人口集聚、房地产投资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PVAR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论表明,一类城市人口集聚对房价上涨具有正效应,二类城市为平效应,三类城市为负效应;三类城市的房价上涨主要是房地产投资和人均收入提高所推动的。  相似文献   
83.
文章基于环境DEA技术,测算了2000-2014年有碳排放约束和无碳排放约束下中国区域经济集聚效率,检验了集聚效率的趋同性,分析了影响集聚效率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有碳排放约束下的聚集效率高于无碳排放约束下的聚集效率,说明实施碳排放政策对提高经济聚集效率具有促进作用;我国各地区的经济集聚效率有趋于各自稳定水平的趋势.在影响聚集效率的因素中,对外开放水平、基础设施水平和区域技术创新对集聚效率的提升有正向作用,而财政支出占比、产业结构、能源消费强度和城市化率对集聚效率有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84.
本文基于2008—2012年中国285个地级市的数据,运用双边随机前沿模型测算了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前沿水平以及实际水平相对前沿水平的偏离程度。结果发现,下偏效应大于上偏效应,即中国城市化进程整体表现为滞后,并且发现投资作用和政府作用在影响城市化进程中的表现为负向,另外城市化进程也表现出地区间的不平衡。最后根据本文的发现,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85.
Marshall外部性是产业集聚影响生产率的方式之一,由于资源禀赋、组织形式和政策环境等产业特殊性,农业集聚对产业生产率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基于DEA-Manquist指数,测算2002—2016年中国31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并运用面板门槛模型分析了农业集聚对农业TFP的非线性影响。研究表明,农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具有显著的门槛效应,随着农业集聚度的提高,出现阶梯递减现象。当集聚度小于等于0.94时,每增加1个单位,带动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加0.709个单位,当集聚度大于等于0.94时,将带动全要素生产率增加0.437个单位。同时,农业集聚对农业TFP的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农业集聚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呈现出“V”型结构,中西部地区两者则呈现出“L”型结构。  相似文献   
86.
遵循绿色发展理念,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是城市走向高质量、高效率、高水平发展的重要途径,可以为城市创新力的提升奠定基础。通过分析城市绿色发展影响城市创新力的理论机制,实证检验城市绿色发展对城市创新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绿色发展与城市创新力之间存在"U"形关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集聚正向调节城市绿色发展对城市创新力的影响效应,城市绿色发展通过吸引高素质创新型人才集聚,促进城市创新力提升。因此,各城市应根据自身绿色发展阶段制定差异化的城市创新力提升政策,提高城市自然生态质量和环境质量,做好城市园区规划,形成生活、生产、生态和谐共生的城市新空间,发挥城市绿色发展的"留才引才"效应,形成企业、政府与公众共同支持创新的氛围。  相似文献   
87.
本文实证研究了公共服务供给与劳动力集聚对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公共基础教育、公共医疗卫生、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及劳动力集聚均对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产生直接的积极作用。(2)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强化了劳动力集聚对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促进作用,同时,劳动力集聚受到公共医疗卫生的负向调节作用,公共基础教育加剧了劳动力集聚对新型城镇化质量的负向影响。(3)劳动力集聚、公共服务供给对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影响通过人力资本门槛检验,实证结果证实劳动力集聚对新型城镇化呈现出阶段性减弱的促进作用,公共医疗卫生的促进作用初步显现,公共基础教育的影响效应呈“U”型,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的影响效应呈现倒“U”型趋势。  相似文献   
88.
城市创新圈是创新要素的高聚集、高密度的创新系统。本研究尝试将产业集聚和数字经济同时纳入城市创新发展能力的分析框架,基于中国2005—2020年262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通过理论分析与GMM模型实证检验相结合,讨论产业集聚对城市创新发展能力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产业集聚均对城市创新有着正向的促进作用,并且促进效果顺序是制造业集聚大于协同集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排在最后。异质性检验表明,在产业集聚对城市创新的影响中,南方地区城市均表现显著的促进作用,北方地区城市则只有制造业集聚对城市创新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数字经济只在制造业集聚对城市创新的促进作用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和协同集聚对城市创新的影响中均发挥出负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9.
在现代性视域下,“祖先的东西”被看作是一种文化再生产的资源,族性的策略性表达是这一资源博弈下的产物。香格里拉三坝乡围绕非遗传承与族群身份表达展开的一系列实践,呈现了各个实践主体在其中的谋略与行动及其嵌套的逻辑。这些实践可被视为当地居民对族性身份的再造,这也在客观上造成了传承人民俗身份的格式化。基于族群身份理论视角,对基层非遗实践的现代性逻辑进行反思,呼唤非遗社区传承从竞争性伦理走向协商性伦理,将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90.
文章通过对上海同济现代设计一条街———赤峰路改造前后的交通环境以及集聚现象的分析,阐述了产业集聚会对城市环境以及物质条件的深刻影响,指出了其仍存在的不足,从而加深了对赤峰路集聚经济发展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