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16篇
劳动科学   2篇
人才学   5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5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67篇
社会学   15篇
统计学   10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1 毫秒
111.
在对京津冀城市间经济联系强度测算的基础上,以探索性空间分析技术深度刻画雾霾污染的时空演变特征,通过构建空间、时间双固定效应下的空间杜宾模型(SDM)对产业集聚能力、效益、规模对雾霾污染影响的分析表明:1.京津冀基本形成了北京、天津为双核心的“中心—外围”空间辐射的分布格局;2.京津冀雾霾污染呈现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3.产业集聚能力与效应能够显著降低雾霾污染,而产业集聚规模则会加剧雾霾污染。最后根据实证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2.
本文研究了京津冀雾霾治理的居民支付意愿.针对居民支付意愿及行为选择设计调查问卷,运用双边界二分式CVM方法、支付意愿函数模型及随机效用模型对收集到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了大气污染治理的居民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并导出模型表达式;进而计算出大气污染治理的居民支付意愿均值.进一步分析,居民对降低PM2.5的行为选择,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区域雾霾治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3.
胡蔚 《现代妇女》2014,(6):131-131
雾霾天气频发的主要诱因源于空气中PM2.5含量超标。我国现有和雾霾防治相关的法律制度从植根的法治土壤到制度具体实施都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立法理念滞后、政府责任缺失、PM2.5法律规制空白、总量控制有待完善、机动车尾气监管有待加强等。根治雾霾的对策亦须从上述层面入手,在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立法理念的指引下,通过落实政府环境责任,按照源头治理和总量控制的治理模式,从"防"、"治"、"救济"三个层面,运用规划制度、环境标准制度、环评制度、总量控制制度、区域联防制度、预警监测制度等手段,全过程监管,才能实现对雾霾的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114.
我国城市雾霾天气形成与治理的经济机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我国城市雾霾天气的空间分布特征,并从能源结构、经济结构以及经济发展方式等角度分析雾霾天气形成的经济机制,并从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产业结构、实施综合治理等方面提出我国城市雾霾天气治理的经济机制。  相似文献   
115.
基于2004—2016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引入时变工具变量,细致探讨了制造业集聚对雾霾污染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基于能源消费展开异质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集聚通过技术进步抑制了雾霾污染,异质性分析表明,以专利表征技术进步的作用机制,在低能耗地区显著存在,且作用效果更强,而在高能耗地区该机制并不显现;空间效应分析表明,雾霾污染具有空间上的溢出效应和时间上的滞后效应。  相似文献   
116.
随着工业化发展进程,城市雾霾俨然已成为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重大阻碍,严重影响城市居民的正常工作与生活。数据显示,城市及其周边范围内大量使用传统化石类燃料是产生城市雾霾的主要原因。虽然近年来全国范围内对使用传统化石类燃料的声讨此起彼伏,新能源的开发如火如荼,但却没能从根本上阻止城市雾霾的恶化和加剧趋势。面对这一困境,需要政策制定者改变治理理念。研究表明,现阶段应致力于优化我国能源获取方式、调整能源产业空间布局,同时注重能源结构的中长期规划,尽快换取雾霾治理拐点到来,才是当下雾霾治理破局最现实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17.
雾霾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京津冀地区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事关民生和发展.当前,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进入了由横向向纵深发展的关键阶段,京津冀及其周边地区依然是大气污染最为严重的地区,空气质量成为全社会最关心的问题.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紧要关头,打赢这场环境攻坚战,对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既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更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协同治理京津冀雾霾,有三个实施维度——调整京津冀产业布局、 优化交通运输体系和建立京津冀"风道".  相似文献   
118.
文章将雾霾污染卫星遥感数据与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相结合,采用网络自相关和空间重力模型等方法,实证揭示了雾霾污染对人口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1)人口迁移存在明显的网络自相关效应,迁出地之间的空间集聚最为明显。(2)雾霾污染对人口迁入和人口迁出均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雾霾污染每提高1%致使人口迁出和人口迁入分别下降0.297%和0.355%;收入水平和教育程度等因素是人口迁移中最显著拉力,高校生数量和气候等因素为人口迁移中最显著推力。(3)稳健性检验和异质性分析表明,雾霾污染对人口迁入和人口迁出均表现为显著的负向影响。基于此,雾霾污染并非当前人口迁移的关键动因,提高收入水平和教育程度仍是地区人才竞争中有力的杠杆,但随着"十四五"时期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不断推进,雾霾污染将发挥更大的制约作用,应尽早关注雾霾污染给人口迁移带来的潜在挑战。  相似文献   
119.
雾霾天气正成为我国新的城市病,给人体健康、气候环境、经济社会发展造成显著的负面影响。合肥作为发展中的中部省会城市,其雾霾天气的出现主要归咎于工业企业超标排污、城镇化大建设粉尘集中污染、机动车尾气排放急剧增多、工业化进程污染量变累计效应等方面因素。治理城市雾霾之痛需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构建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合作机制,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科技等多种手段,防治结合,以防为主。  相似文献   
120.
随着新闻媒体的报道和政府部门的持续关注,雾霾污染已经成为城市居民的关注焦点之一。这是因为雾霾污染给城市居民带来了极大的负外部性,影响了居民们的出行和健康。为了规避这些负外部性,许多居民购买了抵抗雾霾污染的防护用品,增加了城市居民的防护费用;还有一些已经罹患雾霾相关疾病的居民,需要到医院看病和治疗,增加了城市居民的医疗费用;除此之外,由于雾霾增加了空气中的粉尘含量,使得城市居民的清洁费用增加。因此,应对雾霾,广大居民应有一定的消费心理准备,合理分配消费支出。同时,厂商要尽快推出一些价格合理、性能优良的抗雾霾产品。而政府则要从财政补贴、税收、保险等宏观角度加以调控,以维持社会总体福利的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