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20篇
  免费   236篇
  国内免费   103篇
管理学   1425篇
劳动科学   123篇
民族学   257篇
人才学   338篇
人口学   85篇
丛书文集   2491篇
理论方法论   544篇
综合类   6751篇
社会学   2232篇
统计学   113篇
  2024年   77篇
  2023年   348篇
  2022年   256篇
  2021年   383篇
  2020年   303篇
  2019年   337篇
  2018年   130篇
  2017年   248篇
  2016年   312篇
  2015年   463篇
  2014年   1091篇
  2013年   924篇
  2012年   1043篇
  2011年   1052篇
  2010年   994篇
  2009年   1016篇
  2008年   1071篇
  2007年   795篇
  2006年   579篇
  2005年   547篇
  2004年   440篇
  2003年   409篇
  2002年   430篇
  2001年   397篇
  2000年   324篇
  1999年   141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城市旅游形象与城市旅游节事活动关系密切,应借鉴城市形象分析的方法来确定城市旅游节事活动的主题。本文通过网络对广州的形象因素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分析探讨广州的旅游节事活动的主题定位策略。  相似文献   
112.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加快推进国有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变革之际 ,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何种形势 ,如何树立自身的地位和形象 ,如何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色 ,如何体现自身的价值和作用 ,这是坚持党对国有企业在政治上的领导权 ,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更有效地为经济建设服务要考虑的问题 ,也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3.
运用青年成长的一般与特殊规律指导大学生管理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指导大学生管理工作的前提是先认识青年成长的一般规律:青年与社会的基本矛盾、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冲突;成长经历的欲望,“主奴”、“看破红尘”、苦恼、实在阶段;浪费青春,受社会惩处等程度不一的成长代价付出的可能。在此基础上把握大学生群体的特殊表现、即特殊规律:几种特殊矛盾在现实与未来发展、基本素质与专业、独立与依赖、理论与实践之间表现突出;须经历适应大学生活、按理想目标发展自我,从学生生活向职业生活过渡的特殊阶段;围绕学习焦点的特殊性代价付出的可能。规律运用的关键在于;以人为本,加强沟通理解;强化成长意识、目标教育;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重视成长代价教育、管理制度到位。  相似文献   
114.
青年毛泽东对泡尔生的<伦理学原理>的批语,是毛泽东早期伦理思想的反映.尽管当时毛泽东还没有接触过马克思主义,其伦理观带有一些唯心思想,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当时的毛泽东正处于思想大变更时期,他善于接受新事物,善于学习,具有强烈的独创精神,因而他的伦理思想具有其独特的看法,尤其是青年毛泽东对善恶的理解更是别具一格.当时的他既能从实际出发,又能用辩证的眼光对待善与恶,他的善恶观具有现实性和辩证性两大特点.  相似文献   
115.
面对不断发生的公共危机,政府必须具有透明、责任和高效的形象.但由于现阶段我国政府公关理念缺失、形象意识不足、与媒体沟通不畅等原因,严重制约着政府形象的建构,所以要使公共危机治理更加顺利,必须通过设立专门的政府公关机构来处理公共危机,完善政府新闻发布制度,建立政府与公众之间双向对等的沟通模式,注重公务员的德性建设,提高公务员素质,培育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点的危机治理理念等来提升政府形象,提高政府化解危机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6.
在中国文化自觉的历史语境中研究跨文化的中国形象,西方的中国形象是起点,相关的问题表现在三个方面:一、西方的中国形象作为一种知识与想象体系,在西方文化语境中生成、传播,以一种话语力量控制相关话题并参与西方现代性实践的问题;二、西方的中国形象影响或塑造现代中国的自我形象或自我想象,即"自我东方化",及与此相关的中国的西方形象和.西方主义"问题;三、世界的中国形象与全球化的中国形象的网络形成,及与此相关的西方的中国形象的跨文化霸权以及"彼此东方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7.
戴铁珊 《老年人》2007,(7):35-35
1907年,杜修经出生于湖南省慈利县,在老家国太桥镇读过约十年私塾。青年时期受“五四”运动思潮影响,离开家乡外出求学,并参加反帝爱国运动。1925年4月,杜修经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由郭亮、陈佑魁两人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118.
播音主持语言具有音声性的特点,认真分析播音作品中语言的形象感,并通过词语的语音要素用恰当多样的声音将其表现出来,创造出丰富可感的声音形象,可以充分调动受众在视听过程中的各种心理功能。本文细致分析不同文体的播音作品,并对各种文体提出音声创造中的不同要求。  相似文献   
119.
<正>服务工作常做常新,一如艺术家对艺术的探索和追求一样永无止境。关键是从事服务工作的人员如何给自己定位,是否能按照“鞍前不越位、马后不掉队、帮忙不添乱、切实不表面”的原则把握好服务的尺度。  相似文献   
120.
青年过渡是指由青年向成年的过渡,是个体社会化的一个重要阶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青年向成年过渡的人生事件,并不都是平稳、顺利完成的,个体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导致这些变异的主要社会因素是什么?对个人发展和社会和谐秩序的影响又如何?鉴于目前的青年研究大多集中在青年期间存在的诸多问题上,本文认为应该更加关注青年由结尾时期走向成年的过渡时期。青年过渡研究应该着重考察社会变化如何影响青年过渡?有哪些理论和概念适用于理解青年过渡?我国对青年过渡的安排具有哪些特点?这些安排是在复制社会不平等还是在减少社会不平等?国家关于青年的政策是否为青年提供了良好的过渡安排?本文旨在对这一过渡过程提出一个浅显的社会学分析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