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8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11篇
管理学   26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95篇
人才学   16篇
丛书文集   399篇
理论方法论   67篇
综合类   946篇
社会学   80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119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121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尼采的宗教批判对20世纪的双重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玉昌 《河北学刊》2002,22(3):45-49
尼采的宗教批判包括两个相反的过程:从神到人的人获得解放的过程和从人到神的人走向自我毁灭的过程。文章分析了这两个过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对20世纪的双重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尼采的宗教批判做了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2.
尚烨 《阴山学刊》2007,20(2):77-81
文艺复兴运动从批判天主教的神性、神学入手,大力提倡人性、理性等世俗化的内容,以示与天主教的抗争。但看似世俗的文艺复兴其中若干思想均来自于传统的天主教的因素,对人的关注、欲望的放纵、理性的渴求,以及资料搜集与学术资助的行为,均在天主教内部予以肯定,这些都帮助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勃兴。  相似文献   
113.
神奇的腐朽     
一、帝王鬻爵术捐纳是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产物。用最简单的语言解读在封建社会历史长河中流淌了两千年的捐纳,只是两个字:卖官。卖官的初级阶段是鬻爵。追溯历史渊源,鬻爵似始于秦:“四年)十月庚寅,蝗虫从东方来,蔽天,天下疫,百姓内通纳)粟千石,拜爵一级。”①“大秦鬻爵铺”的  相似文献   
114.
“神和”者“生”,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根本理念;养生和治国,是人类生命过程的基本实践领域;而安乐以终年,和谐以经世,则是其基本的价值取向。在《淮南子》由神和而身和、而国和的逻辑中,养生和治国都以精神之和为基础,突显了精神维度的基础性地位。它是在多维的人类社会中对实践理性精神的生命价值的深层认识,也是对整合先秦诸子修身、养生、治国三位一体的生命哲学的可贵探索,对于我们今天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5.
罗漫 《北方论丛》2003,(1):62-66
中国远古至战国学,整体上依照感知宇宙、颂神、颂人、颂我的人轨迹向前运行:神话与早期传说感知宇宙和颂神,《诗》、《书》与史颂人,诸子及战国策士颂我。屈原的成功和伟大,在于他生当四大主题形成第一个完整序列的时代终端,故能将四大主题独家高唱。  相似文献   
116.
韩长生 《唐都学刊》2002,18(3):92-93
中国画重气韵 ,讲骨气 ,讲气势 ,注意以气造形 ,使宇宙元气、人的元气、画中元气达到高度和谐统一 ,因而使中国画达到一个高超的境界  相似文献   
117.
魏育邻 《日本学刊》2006,(3):141-150
日本文化民族主义可溯源至本居宣长。他的“真心之道”基于不辨是非、不分善恶的“主情主义”,他关于“神”的话语建立在对“理”和“善”的否定之上。这些都成为日本保守势力自我辩解、自我免罪的依据,并深深毒害日本民众,成为狭隘民族主义的精神养分,并一直延续至今日的“靖国辩解话语”。  相似文献   
118.
《聊斋志异》代表了我国古代短篇文言小说的最高成就。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塑造了众多花妖狐媚的形象,女性形象大多兰心惠质,而男性则多以刚毅伟岸形象示人。在为数不多的男鬼形象中,最为人们熟悉和喜爱的当属王六郎。王六郎知恩图报,有情有义,待人真诚。他虽为鬼,却食人间烟火;他虽为神,却知体恤百姓。蒲松龄塑造王六郎这个形象讽刺了现实社会人世的丑陋,表达对友情的赞颂和渴望。  相似文献   
119.
唐代城市保护神在发展演变的过程中,与宗教的关系显示出时代的特性。来源于佛教的毗沙门天王呈现出游离佛教的态势,其神性的一部分逐渐分化为中国的民间信仰,神性的另一部分则与道教神祇李靖相捏合;起自民间的城隍神日益向道教靠拢,成为被道教整合的一位民间神灵。这种演变过程,既表明了城市保护神自身的发展态势,也反映出这一时期佛、道二教的民间化走向。  相似文献   
120.
高考散文鉴赏训练告诉我们,鉴赏散文首先要抓住散文的特点,找准角度,条分缕析,就能抓住散文的“神”,从而驾驭文章的内容和结构。权衡一下,散文的角度显得特别重要,它是解读一篇散文的钥匙,有利于找到散文的主旨和内容核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