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9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9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88篇
理论方法论   20篇
综合类   238篇
社会学   27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水泥刨花板是一种以水泥和木材刨花为主要原料,加入少量化学添加剂和水,经搅拌、铺装、加压成型和养护等工序制成的新型建筑人造板材。它兼有木材和水泥的优点,具有以下良好性能:密度1100~1300kg/m3厚度8~25mm曲强度9.0~12.OMPa内结合强度0.4~0.8MPa24小时吸水厚度膨胀率阻燃性能0.10~0.20%耐火极限30分钟,  相似文献   
52.
古代诗学“虚”论发韧于老庄哲学,滋润于佛学.它以技艺创造心理为契合点.虚就是在博大富实的心灵中虚化化掉阻碍自由创造的杂念和俗念.艺术创造需要心灵虚,虚的目的是为了更好更有效地实现心灵自由,启发引爆主体心理潜能,从而使主体更好地“以天合天”,物我一体。  相似文献   
53.
本文介绍了平衡试验新方法的原理,并进行了数学推导,得出七个平衡试验过程和结果,以及验证用途的结论和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54.
杜亚泉是五四前后国内重要的思想家 ,他以“动”与“”来总结中西文化的特点。本文通过考察杜亚泉的“动”、“”观念 ,并结合考察这对观念在中、西语境下的差别 ,来看这对本是中国哲学中的范畴在杜亚泉那里如何变成了表征中西文化根本特征的概括 ,揭示出其中文背后包含的西方思想的成分。这一“表中里西”的个案 ,从一个侧面来反映近代中西文化碰撞、交流的深刻程度。  相似文献   
55.
文石 《山西老年》2008,(2):50-51
要健康长寿,到底是要多运动,还是要注重养?古代养生家有过许多论述。儒家主,认为"仁者寿"、"仁者无欲,故;性者多寿考"。《吕氏春秋》以"流水  相似文献   
56.
在周敦颐学说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范畴。周敦颐主“”的着眼点在人的伦理道德修养,他将“”作为人生最高境界。反映在艺术的创造中,多以幽美的自然景物和淳朴的田园风光为审美创造对象,突出表现对象淡雅、洁净、质朴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57.
中国武术的动观,不仅注意身体运动表面的动变化,而且强调人的身体和心灵整体内外的动运动变化。动是武术中最重要的一对阴阳范畴,武术讲究动与的和谐,它深刻地反映在各种技术特点之中。  相似文献   
58.
古意静中寻     
青绿山水于工笔中自成一格,观其妙者,应既展工笔整饬,复得江山悠旷,此犹艺道两端,不可偏废。制线造境,非技法谙娴者不能擅场,而巧似衍度极易流于妍好,俚气顿滋,故惟有艺巧而格高者堪称佳构。艺巧毋庸多论,格高尚待诠解。以鄙管见,青绿品格之高下全赖醇雅古意之有无。  相似文献   
59.
讨论了如何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统计方法与有限元法相结合,计算发电机组转子的热应变、基础负载沉降及支承预诸因素影响下的挠曲线。  相似文献   
60.
全文分为两部分。在第一部分,笔者从《齐物论》内容出发,联系中国哲学的基本特征,解决了对题目含义历来存有歧见的问题;并对全文结构和被认为纠葛不清的内容,进行了清理。在第二部分,笔者从对《齐物论》基本概念的解释入手,上溯老子哲学,联系庄子的其他篇章,对文中的重要概念,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并且论证出在观念世界里,没有人类生命价值的绝对真理,得出了与当代存在主义类似的结论。最后,笔者指出了“庄周梦蝶”寓言的蕴涵,认为:前人和时贤的误解,来源于对寓言所起的总结全篇的作用重视不够,也对庄子创作《齐物论》仅仅是属于观念世界里的一种真理追求的努力,认识不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