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16篇
  免费   273篇
  国内免费   128篇
管理学   1985篇
劳动科学   52篇
民族学   194篇
人才学   436篇
人口学   55篇
丛书文集   2904篇
理论方法论   693篇
综合类   9540篇
社会学   1196篇
统计学   562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213篇
  2022年   232篇
  2021年   316篇
  2020年   524篇
  2019年   346篇
  2018年   140篇
  2017年   276篇
  2016年   359篇
  2015年   545篇
  2014年   978篇
  2013年   826篇
  2012年   1044篇
  2011年   1244篇
  2010年   1196篇
  2009年   1319篇
  2008年   1403篇
  2007年   1086篇
  2006年   932篇
  2005年   905篇
  2004年   779篇
  2003年   715篇
  2002年   556篇
  2001年   470篇
  2000年   407篇
  1999年   209篇
  1998年   125篇
  1997年   112篇
  1996年   89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女性文学视野中的“身体写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身体写作”作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关键词,是在“身体”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语境下形成的。西苏的“身体写作”理论与当下的女性写作存有隔膜,以“身体写作”聚焦文学批评,引发对西方女性主义理论资源本土化的反思。“身体写作”在文本中有着多样的、个案的呈现,应避免简单化认识。  相似文献   
92.
将分次正则环的概念推广到分次拟正则环上,研究了分次拟正则环的若干重要性质,并给出了分次拟正则环成为分次正则环的条件。  相似文献   
93.
指代和照应无论从其性质、分类、方式还是表达形式的选用上,都对语篇连贯和写作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果写作时,能够正确运用各种指代和照应,会大大提高篇章的连贯性。指代、照应与写作教学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94.
翻译除了要求译者对原文的字面含义做准确转述之外,更要求译者将文章的精神内涵等准确地做第二次传递。而这其中非语言因素往往是原文作者用来表达作品精神內涵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因此,本文着重论述非语言因素对于翻译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95.
本文考辨了《潜夫论》8条词语 ,指出汪继培笺和彭铎校正中的误用通假问题 ,其致误原因为不明原文之义或不明文字、词义的演变。通假手段需慎重使用  相似文献   
96.
从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情况出发 ,阐述了非权力影响力在社会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着重剖析了领导干部增强非权力影响力的途径 ,总结了作为跨世纪的领导干部要彻底改变已经过时了的计划经济时代的观念 ,不能简单依靠法定行政权力而应依靠组织形式和非权力影响力去带领引导群众实现宏伟目标和任务。  相似文献   
97.
非实践性真理标准是前马克思真理标准说的共性。它有理性、感觉、经验和实验等四种历史形态 :理性标准表面上肯定真理的客观性 ,实际上否认真理的客观性 ;感觉标准具有主观唯心主义的特点 ;经验标准承认真理的客观性但还停留在认识的领域 ;实验标准预告着科学真理标准即将诞生。实践标准的确立来之不易 ,是一场认识论上的革命  相似文献   
98.
公文是为处理公务而形成并使用的具有较强的现实效用的应用文体。公文中有品、有学、有文、善治者必讲其技法。技法者“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  相似文献   
99.
应用写作是一门以人文知识和精神关照为基础,以实践性、工具性、开放性为特征的课程,其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改革必须体现这一特征。《应用写作病文评析与修改》正是体现这一特征的崭新教学内容体系,它在教材的独创性与实践性两个方面都取得了突破,为应用文写作与教改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0.
由于一些原因,中国古代文论没有引发对“真实”“虚构”问题的讨论,而西方则不同。“文”与“诗”也分别是中国文论和西方诗学中使用最广泛的两个概念。了解它们的渊源和差异,对于理解中国文论和西方诗学十分重要。本文探讨了两组重要诗学价值——“真与虚构”和“文与诗”在中国文论和西方诗学中的存在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