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877篇
  免费   752篇
  国内免费   185篇
管理学   2748篇
劳动科学   105篇
民族学   1391篇
人才学   560篇
人口学   68篇
丛书文集   9289篇
理论方法论   1693篇
综合类   15203篇
社会学   2384篇
统计学   373篇
  2024年   154篇
  2023年   696篇
  2022年   567篇
  2021年   687篇
  2020年   550篇
  2019年   531篇
  2018年   228篇
  2017年   412篇
  2016年   625篇
  2015年   896篇
  2014年   2113篇
  2013年   1689篇
  2012年   2268篇
  2011年   2666篇
  2010年   2347篇
  2009年   2318篇
  2008年   3159篇
  2007年   2186篇
  2006年   1733篇
  2005年   1558篇
  2004年   1217篇
  2003年   1046篇
  2002年   1092篇
  2001年   1065篇
  2000年   770篇
  1999年   374篇
  1998年   257篇
  1997年   168篇
  1996年   127篇
  1995年   69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2篇
  1965年   1篇
  193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近年来,全球化的不断扩展,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行,引发社会思想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有所"抬头",在各个领域内掀起不小的波澜。历史虚无主义主张否定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的成就,否定和妖魔化党的领袖人物和人民英雄,从而否定中国共产党的和中国革命的历史,这对我国青年一代的红色文化的传承起到阻碍、甚至颠覆作用。传承和发展红色文化,丰富中华现代文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指导,提升大众文化自觉性,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旋律。  相似文献   
972.
《江西社会科学》2016,(4):13-19
通过将历史先天建基在本源的时间性之上,胡塞尔揭示了原初的历史存在在思的哲学中的深度和本源的宽度。卢卡奇做出了相似的发现。在对黑格尔历史辩证法的改造中,他通过对"最高的分离"奠定并生成历史总体性这一关键事态的揭示,赋予"具体概念的辩证法"以历史和发生的双重内涵。由此,卢卡奇与胡塞尔分别从社会批判和纯粹哲学这两个截然不同的角度共同奠定了20世纪历史哲学的基本形态。  相似文献   
973.
嘉道以前的船山记忆经历了一个私人记忆向官方记忆演变的过程,船山形象也随之变化。康熙年间王船山去世后,其子王敔通过刊刻船山著作、撰写船山行述,形成了对船山的私人记忆,刻画了王船山忠义节气、湛深学术的老儒形象。之后,湖广学政潘宗洛撰写了第一篇船山传记,将王船山形象提升为"前明之遗臣,我朝之贞士",使船山记忆由私人记忆开始向官方记忆转化。乾隆年间,随着清廷对晚明遗民褒诛并用政策的实施和各类文化工程的举办,船山记忆被再度筛选。王船山最终于嘉庆年间以经学家的身份进入了官方正史,并由此刺激了民间对船山记忆的全面复活,为近代船山热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974.
天岳幕阜山古称桓山、天岳山、幕阜山、天柱山、雷公山、雷台山、昌江山等,后并称天岳幕阜山。天岳幕阜山自古系名山。这里乃史前伏羲氏归葬之地,如今仍然保存有伏羲文化遗迹。经考察,当地大量民俗均与伏羲文化有关。  相似文献   
975.
在孙中山的革命生涯中,其足迹遍及海内外。1912至1916年间,孙中山曾经四次到浙江视察,杭州、绍兴、宁波、海宁等地都留下了他的身影。每到一处,他都会即兴发表演说,宣传他的革命思想。他还多次前往秋瑾墓、陶社等烈士陵墓或祠堂祭奠英烈。通过梳理孙中山在浙江各地的革命活动,阐述其浙江之行的社会影响,并结合浙江省博物馆馆藏相关文物,管窥孙中山如何进行革命的动员和传播。  相似文献   
97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手段对区域政策进行了干预。随着时间的推移,宏观调控对区域经济的演进不断地细化、改善,相应的成效也在各个区域经济中体现。新时期改革开放下,国家的宏观调控对区域政策的安排都有着新的思路与格局,这需要从历史演进中认真总结。  相似文献   
977.
凌鹏 《社会学研究》2016,(4):52-73,243
长期以来,土地制度是中国社会的基础。而作为其源头的"井田制"不仅仅作为一个"历史"事实,同时还作为"理想"与"现实"贯穿于历史的始终,成为中国传统学术中的经典问题。进入近代之后,在救亡压力与西方文明的冲击下,传统上对于井田制之"历史"、"理想"、"现实"三维度统一的理解也分裂了,呈现为"理想—现实"(今文经学)与"历史—现实"(古文经学)的两个极端。而在进入民国之后,在西方社会科学的影响之下,众多学者们开始在新的意义上探索井田制之三维度的新关联,同时也是试图通过重新理解传统,来探索中国走向现代社会的方向。20世纪20年代有胡适和柳诒徵对于"历史"维度与"理想"维度的分别探索,30-40年代则有郭沫若、高耘晖等开始在社会理论的基础上重新统一"历史"、"理想"、"现实"三维度的尝试。在这些尝试中,"历史"与"理想"维度间的张力继续成为问题焦点。这些重要研究深化了井田制新研究的各个侧面,为我们今后进一步探究井田制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深入理解中国社会的现状与未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78.
张春来 《公关世界》2016,(1):106-107
人们不论干什么事,都离不开“公私”二字。或者为公,或者为私,或者公中有私、私中有公、公私兼而有之。弄清其中的是非曲直,对于做人、做事、办企业至关重要。
  一味地讲“为公”就好吗?未必。我国进入社会主义之后,曾搞过“一大二公”、“一平二调”,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那个“火红的年代”,“斗私批修”、“狠斗私字一闪念”、“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等等,这些极“左”的提法和做法,严重地挫伤了群众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历史的教训应该汲取。  相似文献   
979.
审时度势出自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刘欲毕试以完大典,俱审时度势,切中事理。”和洪仁玕《资政新篇》:“夫事有常变,理有穷通。故事有今不可行而可豫定者,为后之福;有今可行,而不可永定者,为后之祸。其理在于审时度势,与本末强弱耳。”意思是,事物是经常变化的,其中的道理是可以理解的。今天看似不可行的事物,能够预见其日后可行的人,日后可以得到好处;而那些今日可行,但不能维持长久者,必定成为日后的祸患。认识其变化的规律,在于能审时度势和分清本末、强弱。  相似文献   
980.
许晓明 《公关世界》2016,(11):65-65
6月14日至16日,南方地区将出现今年入汛以来最大范围的暴雨过程,部分地区日降雨量可能突破历史同期极值,中国气象局也启动了重大气象灾害(暴雨)四级应急响应。而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此前就曾通报,今年入汛以来全国逾百条河流发生超警洪水,为近5年以来同期最多,长江、松花江、淮河、西江等今年汛期可能发生大洪水,连日来暴雨频频袭击相关区域就是新添的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