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858篇
  免费   753篇
  国内免费   182篇
管理学   2749篇
劳动科学   105篇
民族学   1394篇
人才学   560篇
人口学   68篇
丛书文集   9294篇
理论方法论   1691篇
综合类   15180篇
社会学   2379篇
统计学   373篇
  2024年   154篇
  2023年   696篇
  2022年   537篇
  2021年   685篇
  2020年   550篇
  2019年   531篇
  2018年   228篇
  2017年   412篇
  2016年   625篇
  2015年   896篇
  2014年   2113篇
  2013年   1689篇
  2012年   2268篇
  2011年   2666篇
  2010年   2347篇
  2009年   2318篇
  2008年   3159篇
  2007年   2200篇
  2006年   1733篇
  2005年   1558篇
  2004年   1214篇
  2003年   1046篇
  2002年   1092篇
  2001年   1065篇
  2000年   770篇
  1999年   374篇
  1998年   257篇
  1997年   168篇
  1996年   127篇
  1995年   69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2篇
  1965年   1篇
  193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993.
本雅明的审美批判思想是在对马克思的历史方法和生产、价值理论的重新诠释基础上达至的。本雅明把艺术作品看作特定历史的产物,并受制于特定时代的生产逻辑,进而,他在马克思的价值理论基础上,区分并引入了展览价值和崇拜价值概念,揭示了审美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属性,突破了西方传统美学在审美主体与艺术作品关系上的理解限度,具有重要的美学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994.
995.
郑天挺在1923年至1934年间主要讲授世界人文地理和古代地理学,并刊出两部讲义:《古地理学要略》和《世界人文地理讲义》。同时,他是最早对《禹贡》进行全文释读的学者之一,对中国古代地理学的基本问题都有涉猎,在中国历史地理学科发展史上应有重要的学术地位。在西南联大期间,郑天挺一度以撰写《南诏书》为目标,研读西南史地书籍;采用以音证史的方法,撰写西藏史相关的论文,批驳当时国际上的有关谬说,显示出其历史地理学研究的国际学术视野;积极参与云南地方史志事务,开展学术演讲,为地方发展出谋划策。即便在"文革"期间撰写丝绸之路的文章,他也坚持以史料为基础,针对国际学术界相关动向,提出新说。对郑天挺历史地理学方面成就的梳理,既有助于全面认识郑天挺的学术成就,也有助于深入认识中国历史地理学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996.
现代德国史学对历史知识之建构性、目的性、功用性的认识经历了显著的变化。18世纪,为了对抗历史怀疑主义,德国史家强调历史知识的视角性和建构性。这种认知因为契合了当时科学概念中的个体性特质而流行一时。至19世纪中叶,科学概念内涵发生了变化,德国史学首先通过摆脱政治伦理说教性和理性从属性而确立了"自为目的性",其次随着历史"写作"与"研究"之间割裂的弥合,逐渐形成一套科学论证方法从而保障了这一特性。"自为目的性"有力地支撑了历史学成为一门自治且自洽的现代科学学科。19世纪下半叶,德国史学开始转向更强的社会地位诉求。与此同时,史学的科学性与功用性、客观性与主体性的论争此消彼长。20世纪70年代,历史知识之建构性重新被发现,发挥史学功用性的策略也从引导社会价值取向转为培养个体历史思维能力。纵观现代德国史学的这一认知变化脉络,与其说是在科学性上的递进,毋宁说是为了获取专业知识地位和社会现实地位而做出的建构、反思和调整。  相似文献   
997.
郑奭南是深圳土生土长的知识分子,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是中共宝安县党组织创始人之一,曾任宝安县第一任县委书记。1924年至1928年期间,他与黄学增、龙乃武等人在宝安地区开展农民运动,得到农民的热烈拥护,为深圳早期党组织的蓬勃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同时领导了宝安工农革命军的第一次暴动,却在中共宝安县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召开之后不久调离宝安,与组织失去联系,是深圳大革命时期的关键而又神秘的人物。  相似文献   
998.
999.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