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17篇
  免费   170篇
  国内免费   41篇
管理学   496篇
劳动科学   14篇
民族学   126篇
人才学   78篇
人口学   12篇
丛书文集   1723篇
理论方法论   273篇
综合类   3355篇
社会学   489篇
统计学   62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207篇
  2022年   138篇
  2021年   223篇
  2020年   135篇
  2019年   120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129篇
  2015年   196篇
  2014年   414篇
  2013年   294篇
  2012年   585篇
  2011年   611篇
  2010年   450篇
  2009年   345篇
  2008年   525篇
  2007年   345篇
  2006年   334篇
  2005年   252篇
  2004年   176篇
  2003年   177篇
  2002年   184篇
  2001年   205篇
  2000年   154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65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01.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是当代科技革命的重要进展。面临高科技发展与经济转型,我国研究生教育正面临严峻的挑战。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在学科结构、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等方面不断进行改革和调整,以适应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本文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与研究生教育关系的角度,谈了作为一名从事研究生教育的管理工作者对近些年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趋势的认识。  相似文献   
902.
近十年来,大陆学者从六个方面研究了唯物史观在科技革命条件下的创新.一、历史主体理论:突破了历史主体的原有范围;历史主体的地位凸显;历史主体的结构改变;历史主体的创造性充分发挥.二、实践理论:提出了"知识实践"的概念;实践的方式和形式改变;实践的新领域得到开辟.三、生产力理论:提出了生产力的新定义;总结了生产力的新特点;生产力的结构改变.四、生产关系理论:新的社会阶层出现;提出了新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五、社会发展动力理论:指出了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提出了"互补"动力论.六、社会形态理论:提出新的社会形态划分标准和"技术社会形态"的概念.  相似文献   
903.
19世纪70年代初开始的边际革命,以及由此而兴起的边际主义经济学对以后经济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然而,对于这场边际革命为什么会产生,以及它到底是怎样产生的,经济学界至今还有不少疑问。弄清这些疑问,对于深入、全面、客观地理解边际主义经济学的产生和探寻理论经济学演变的规律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从边际主义经济学的先驱入手,对边际革命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新的见解,即认为边际革命是多学科交叉共振与一系列主客观因素高度统一的结果。  相似文献   
904.
本文针对学术界对恩格斯在不来梅时期思想发展过程的不同看法,论述了恩格斯从宗教信仰者到虔诚主义批判者再到无神论者、从“青年德意志”派到青年黑格尔派、从个性自由论者到坚定的革命民主主义者的过程,指出这三条线索(包含宗教思想、哲学思想和政治思想)是相互交织、相互渗透、大致同步演进的,并对主张把这个时期看作“创立马克思主义的过程”的起点观点进行了商榷。  相似文献   
905.
20世纪初,梁启超提出文界革命、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等变革文学的主张。其变革主张是建立在进化论、人性论、文学宗教论以及文化化合等现代理论观念基础之上的,其理论目标是创建适应新时代、立足大众、面向世界、实现人生艺术化的中国现代文学。  相似文献   
906.
华兴会和科学补习所是两湖地区在同一年内相继成立的两个比较正规的革命团体,因而具有可比性。将两者进行比较研究,找出其同异之点,对于正确认识、评价华兴会和科学补习所的历史地位与作用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两个革命团体均具有比较明确的革命纲领;自成立之日起便将武装起义提上了议事日程;两团体密切合作,彼此协同动作,并且已将两湖革命运动与孙中山领导的全国性革命运动联成一体,他们均已成为孙中山在国内较早的朋友和同志,因而具有许多相同之点。但是,两个革命团体设立的组织机构不同,工作的侧重点不同,在会内外联络的方式不同,两个革命团体的归宿也不同。  相似文献   
907.
陈曙光 《东方论坛》2006,1(4):14-20
马克思人学之所以能够超越西方传统人学而走向科学,关键在于实现了一场人学范式革命:从理论人学转向了实践人学。理论人学蕴涵丰富的人本主义思想,但由于其理论本身的缺陷,“以人为本”都遭遇了同样的命运:空想。而在这场范式革命中,马克思创立的实践人学在人的存在、人的价值、人的本质、人的地位、人的发展等方面都实现了革命性的变革,全面超越了传统人学的理论缺陷,“以人为本”也因此才走出了思辨之域回归了生活世界,由空想变为了科学。  相似文献   
908.
中国民主革命时期的政党政治整合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整合功能是政党的重要功能,中国共产党是在同国民党的政治整合斗争中发展起来并取得革命胜利的。政治整合不仅具有历史意义,而且也有很强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909.
本文对白劳德参加美共和担任美共总书记的时间进行了考证 ,并对白劳德晚期活动、白劳德与中国革命的关系以及白劳德的功过等问题作了探讨 ,认为白劳德的一生功大于过  相似文献   
910.
北洋时期是一个无中心的"断裂社会"时期,在政治和文化上出现了权力真空,处于传统文化和现代理念撞击下的师范教育也迅速嬗变蜕化。由于进师范学校的一般是贫寒学子,他们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改变处境,但是他们毕业后仍然面临着就业和生活的困境。他们因为在学校接受新思想的熏陶,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师范生是北洋时期社会上最危险、最能引起革命的人群。20世纪20年代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从某种角度可以说是这些师范生发动的。因此,师范教育的革命价值远远大于它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