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89篇
  免费   170篇
  国内免费   41篇
管理学   497篇
劳动科学   14篇
民族学   121篇
人才学   78篇
人口学   12篇
丛书文集   1731篇
理论方法论   269篇
综合类   3329篇
社会学   487篇
统计学   62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207篇
  2022年   112篇
  2021年   211篇
  2020年   135篇
  2019年   120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129篇
  2015年   196篇
  2014年   414篇
  2013年   294篇
  2012年   585篇
  2011年   611篇
  2010年   450篇
  2009年   345篇
  2008年   525篇
  2007年   356篇
  2006年   334篇
  2005年   252篇
  2004年   175篇
  2003年   177篇
  2002年   184篇
  2001年   205篇
  2000年   154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65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921.
"绅士革命"现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阳信生 《船山学刊》2010,(2):179-182
辛亥革命时期,绅士阶层主要由守旧派绅士和立宪派绅士两部分构成。由于对清政府统治的不满,加之现实利益考量,立宪派绅士逐渐摆脱封建体制的束缚,转而支持或参与旨在推翻清王朝的革命活动。此为"绅士革命"现象。绅士革命推动了辛亥革命的进展,但是由于立宪派绅士转向革命不彻底、民主共和观念淡薄,也极大地制约了辛亥革命的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922.
对毛泽东哲学思想崇高地位的确定是冯契研究毛泽东哲学思想的重要方面。在冯契看来,毛泽东哲学思想因对近代思想文化领域中的"古今中西"之争和对近代哲学史上认识论方面的"心物(知行)"之辨作了历史总结,从而对近代对中国哲学革命作了历史总结。  相似文献   
923.
定性研究方法与定量研究方法都是现代社会科学研究所采用的主要方法.随着近代"实证主义"的兴起,定量研究方法在政治学研究中逐渐占据了重要地位,它既对政治学研究提供了有益的补充和深化,也对传统政治学研究方法提出了挑战.随着行为主义政治学的兴起和发展,在20世纪上半叶定量研究方法成为主导政治学研究的方法.但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政治学界发起了后行为主义政治学革命,崇尚还原政治学的宏观理论研究和探讨,使得定性研究方法回归政治学研究领域并与定量研究方法并存共生.本文拟对政治学研究中的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进行阐述解释,并通过分析探讨两者间的结合、补充,以期推动政治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924.
七五宪法鼓励革命,有宪法无宪法秩序,背离宪法目的性价值,是作为工具使用的。本文分析了这种现象的原因:革命思维指导立宪;宪法建立在魅力权威的基础上;群众运动导致的大民主;七五宪法的文化渊源与变迁。进而指出了走出宪法工具主义困境的出路:一是放弃大民主,注重程序民主;二是宪法变迁应遵循法律变迁规律;三是宪法秩序要求对人民权利的严密保护。  相似文献   
925.
编者的话:著名历史学家杨奎松的《"中间地带"的革命》一书近期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日前,同为近代史学者的雷颐、汪朝光、王奇生与杨奎松一起,就本书的写作、价值和意义以及相关的近代史问题进行了探讨。《新京报》记者张弘参与了研讨。  相似文献   
926.
西方政治合法性思想因具有强烈精英主义色彩而必然陷入困境。毛泽东革命合法性思想强调平民的人民史观,成功解决了革命条件下的合法性建设问题。邓小平创造性的提出共产党执政合法性思想,较好的平衡了平民与精英的关系,建立了党、政、民三者的良性联动机制,并通过经济、法制、意识形态三个方面合法性基础的巩固,开创了一条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927.
英国著名汉学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提出了终其一生也未能给出完美答案的旷世之迷:"李约瑟难题"。本文从中西比较的角度,对"李约瑟问题"予以尝试性的回答,包括科学革命结构在中西不同时期发展的历史命运;中西哲学之不同的思维方式;中西古代知识分子的学术精神以及宗教作为一种文明现象是如何渗透到科学精神中去的。  相似文献   
928.
在全球文化趋势加速发展与多元化文化相互激荡的复杂背景下,弘扬和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文章结合江西革命老区历史与现实的特点,以党的历届领导集体关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论述为指导,以对革命老区大学生的民族精神状况的分类调查事实为切入点,以民族自信心、民族凝聚力、国家意识与民族利益等问题为研究重点,以探索民族精神教育的基本内容、基本规律和基本策略为研究主线,对革命老区大学生的民族精神状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29.
留日期间萨孟武成为一个国家主义者,归国后转而皈依三民主义。他力图构建三民主义的政治学、三民主义的宪法学。身兼学人与党人身份,学理追求与意识形态制约之间的张力难以化解;而学术三民主义化及三民主义学术化过程中的困境,民治与党治、宪政与专制的不可调和性,使萨孟武的种种理论探讨,成为主义镣铐下的思想舞蹈。  相似文献   
930.
廓清中国共产党从“革命马克思”向“和谐马克思”重大历史转变的脉络和走向,澄清曾经被历史误读过的“革命马克思”的“经典”诠释,重新认识马克思“和谐社会”思想的本质特征,全面引领当代中国“和谐马克思”的核心价值取向,对于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改革开放与现代化进程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