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2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58篇
理论方法论   15篇
综合类   112篇
社会学   8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遗产有生命,其理于传承。无论汉语还是西文,遗产都有延续和传递的意思。西文之遗产(heritage)与继嗣(heritance)同根。汉语中"遗"有"遗留"的意思,而"产"与"生"同义,强调"生生不息"。今日之遗产事业,边界范畴骤然扩大,赋予遗产更加多元的生命现象和更为多种的生命样态,从山西介休后土庙的生成衍化可以看出遗产的形态、形式、符号、意味、价值、展示、阐释等多种"再生产"方式,大大超越了人们既往对遗产的认知。  相似文献   
2.
两宋时期,翰林学士对礼乐文化多有贡献.雅乐方面,他们撰写、审定郊庙、明堂乐章,对乐律也多有发明.就祭典而言,他们充任郊祀礼仪使职,参与封禅大典,又详定配享之制与郊祀仪注.至于帝王后妃丧葬之礼,翰林学士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担任礼仪使职,撰写谥议、谥号以及葬礼所用之乐章、挽词、导引歌词、哀册文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朴实 《决策导刊》2004,(9):47-47
近年来,九宫庙工商所在九龙坡区工商局的领导下,心系群众,服务基层,强力开展窗口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为进一步提升窗口形象,记者获知,九宫庙工商所将在以后的工作中,采取以下举措,强化窗口服务建设:  相似文献   
4.
红山文化的坛,庙,冢遗址与原始宗教起源关系密切,其在红山先民的生产生活在占有重要地位。红山文化的墓葬规格,随葬品数量,体现了红山文化已经出现了较为明显的等级分化,有着一定制度性。坛,庙,冢体现的原始宗教具有代表性,在这一地区进入宗教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凤翔村世代都制作符箓,各种符箓用于家与庙两个场所.家庭使用的符箓以纸质符箓为主,寺庙使用的以布质、墙绘、木质符箓为主.家庭使用符箓的目的是保护家宅平安,福寿安宁.寺庙使用符箓主要是符箓是寺庙的组成部分.符箓的制作材料和用途都不一样,但从色彩上都基本遵循尚青镶黄挂红的基本原则.本文从制作的材料质地进行分类,从质地的不同解释不同质地符箓的使用功能和禁忌,详细介绍凤翔村的符箓文化在凤羽白族中的重要性,以及解释这种传统文化继续存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从清末到民国,动荡的中国政局波及到对汉传佛教的政策,特别是"庙产兴学"的提出,中国佛教界面临严峻的挑战。在新的环境中,圆瑛与时俱进,建立中华佛教总会,开佛教办学之先河,为动荡时期佛教适应社会发展,应对复杂形势开辟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新路,也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作出有益探索,并因其独特性而在中国近代教育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7.
清代广西三界庙地理分布与三界神信仰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界庙在清代广西各府中都有分布,主要集中分布在南宁、浔州、郁林、平乐、梧州等五府(州),呈现出一种沿着西江流域自东向西递减的分布规律,在郁江两岸分布最为密集。清代广西已经初步形成了三界神祭祀圈,而这种祭祀圈的出现与三界神的现实功利色彩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朝鲜王朝的庙学与书院仿效中国宋明制度,设立庙祠,奉祀先圣、先贤、先儒,使得成圣教育的理想得以具象化,进而也使教育园地神圣化,这是东亚教育圈的共性,不见于西方各国。但20世纪以来,我们受西方教育的影响,只注重学,而忽视庙祠,这种现象亟待矫正。  相似文献   
9.
危素是元末政坛显要、文史大家,明初却沦为贰臣代表,后世文人多津津乐道其“谪守和州余阙庙”的凄惨结局,演绎出诸多故事版本,以至几成定论。事实上,危素晚年虽贬居和州,但并无“守余阙庙”之辱。最早记载此说的《馀冬录》已明言此系传闻,明初正史文集多无记载,后世方志也有质疑。此说产生的历史语境与洪武初期国家形势和帝王心态不合。危素晚年遭遇除却自身失节有愧之外,更多是明初集体处置贰臣策略调整的必然结果。后世文人在国家形势动荡或民主思潮涌动之际,积极书写、评点危素谪死事件,多为宣扬忠君救国思想,也有出于丑化朱元璋历史形象之用心。今人应正确区分洪武初期不断调整的文化政策,避免以讹传讹。  相似文献   
10.
庙的传说与乡民的行为规范及意义世界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豫西西岳庙的田野调查,将庙的传说和“灵验”故事放回村落场域中进行考察,探讨在各种传说与“灵验”故事之中所呈现出的信仰延续,以及在这种影响下乡民意义世界与行为规范的选择。研究发现:在由神灵意志构成的意义网络中,乡民内心中生活的价值主体性得以展现;各种传说与灵验故事渲染了神灵意志在乡村社会的弥散,使处于乡村社会网络中的人们为了避免“惩罚”而在日常生活中遵循着诸多禁忌及相应的行为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