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9篇
人才学   7篇
丛书文集   30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144篇
社会学   21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81.
玄应是唐代初期的一位和尚,他所著的《一切经音义》是注释佛经词语的一部著作。其中大量引用《说文解字》中的材料,有些注释和“大徐本”有程度不同的出入。用《玄应音义》来比较《说文解字》“大徐本”,以《原本玉篇残卷》、《文选注》、《史记三家注》等文献中引用《说文解字》的材料为参校,通过比较分析按照讹误、衍文、脱文、倒文的顺序依次校勘“大徐本”,可以弥补今本《说文解字》的不足。  相似文献   
182.
四川省南部县大桥镇“漱玉岩”摩崖题刻现存21幅,总字数达千余字,多为南宋时期所刻。内容主要为当时一些名人的诗文、游记,有丰富的历史、文学、艺术价值。根据题刻内容和文献记载可以确认漱玉岩为母丘氏居家和优游之所,而非“三陈”读书岩,部分文献关于漱玉岩在阆中的记载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83.
本文认为三代时期昆仑玉输往中原的路径与古代羌族部落从发源地北迁与西进有关,且与羌族的地望昆仑山及其山名的指涉流变密切相关;三代时期,昆仑玉以进贡的方式进入中原的说法是不正确的,昆仑玉主要是以羌族各部落自西向东以馈赠、贸易等形式逐步传递,最终输入中原地区。此外,武力劫掠和政治上层以和平的外交手段获得昆仑玉,也是昆仑玉东输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84.
诗词书画     
《老年人》2013,(5):46-47
  相似文献   
185.
史前大传统的考古新发现对于重新解释文字记述小传统具有重要的知识创新意义.文学人类学者思索华夏第一王朝即夏文化的源流,将目光转向2012年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陕西神木石峁遗址的建城用玉器现象,参照北方萨满教的活态文化实践,解读为辟邪驱魔的精神防卫功能,归结到玉石承载神力的信仰观念.对文献中有关夏桀修建玉门瑶台之类神话建筑物的说法提出大传统背景的新解读:史前建筑用玉的真实情况如何被后人夸张为夏代玉质建筑.  相似文献   
186.
朋友安迪和他女友分手了。他们谈了三年,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阶段,分手的消息传出,让我们很是难过。约了他前女友吃饭,她给我讲了她的版本。她说:安迪是个好人,可是我们不合适。那天,她对安迪说,我不是那种物质女孩,我只是想你送我婚戒时再给我买一个卡地亚的手镯,这个礼物我已经想了很久了。他觉得她说得有道理,就满  相似文献   
187.
韦开寅 《金陵瞭望》2010,(18):85-85
2010年5月12日,李素琴走出国门,参加德国东茨多夫第七届国际戏剧节。在德国东茨多夫剧院的舞台,面对国外的观众,她自信满满,将《江南水乡一枝梅》、《玉蜻蜒》  相似文献   
188.
《中国民族》2008,(11):80-80
玉,自古就受到中国人的喜爱。早在7000余年前的新石器时期,中华民族就开始制造、使用玉器,在随后人类发展历史中,玉器作为礼器存在于政治、文化生活之中,对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伦理道德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9.
玉卮是一种器形较大的玉质容器,用一块玉料雕琢成的玉卮,制作工艺复杂,造型优雅,纹饰精美,无论出土物或传世品都比较少见。文章根据近年来考古出土的四件汉代玉卮资料,通过比较分析,从形制、纹饰、玉质及雕琢技术等方面总结了汉代玉卮的工艺特征。  相似文献   
190.
李建楠 《21世纪》2012,(6):78-80
《说文解字·玉部》中的字不仅仅是玉部字的总汇,更反映了古代中国民族的思想文化。本文主要从等级制度森严的“礼治”、崇尚玉德的“德治”以及董仲舒的“君权神授”“天人合一”三方面分析这些字所折射出的深刻的儒家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