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1篇
社会学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历经数百年,广为流传。研究此书的专家数不胜数,但很少有人注意到其中的诗词。本文从中选择了一篇描写秋天景色的诗,试从以下两个方面评W.J.F.Jenner对此诗的英译文:一方面,通过对原诗的意象分析,评Jenner的译文中是否体现出原诗意象;另一方面,本文又详细从诗的三要素:音、形、意评论了此诗的英译文。  相似文献   
32.
“忠实”是翻译中最重要的一条原则 ,这应用于诗歌翻译 ,就应在译文中忠实地再现原文的“三美”———“意美、音美、形美”。以此为标准 ,本文将比较陆游名词《钗头凤》的两种译文。从而证明诗歌翻译虽不易 ,但的确可以产生好的译作。  相似文献   
33.
论英译中国古典诗歌的不可译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传统的诗歌绝对可译和绝对不可译的观点表示不敢苟同,而赞同辜正坤先生提出的全可译因素、半可译因素和不可译因素之说。重点在于从诗歌的音韵、节奏、韵律、表达形式、创作风格等方面论述中国古典诗歌的不可译性;目的在于通过对中国古典诗歌不可译性的探究,试图找出一种解决方案——以达意为主。  相似文献   
34.
英汉双语转换中音美与形美的缺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属于不同的语系,两者产生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也不相同,因而在翻译中,原文的形式美制约着译文的形式美,导致某些审美品质的缺失.文章主要介绍了双语转换中形美与音美的缺失现象,简要分析了产生缺失的原因和弥补办法.  相似文献   
35.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重音的规则化和不规则化波动、音素的重复、语调的呼应、音节的连续性等,是英语语音美的基本生成要素。这些要素在同一性与差异性的辩证统一中给人以心理上的满足感。  相似文献   
36.
从许渊冲的"三美"理论出发,分析《雨霖铃》原词的音韵、语句形式及意境特点,并据此讨论许渊冲与徐忠杰的两个英译本在音韵、形式及意境三个方面对原词特点的再现,通过原词与译本、译本与译本之间具体的对比分析,得出两译本的优劣。两译本虽然整体上都是不错的译本,但许渊冲在其理论主张下所译的译文很好地再现了"音美、形美、意美",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37.
诗词等韵文的翻译不但要追求译文的"意美",而且应尽量再现原作的"音美".赋是一种特珠的文学体裁,赋虽非文非韵,其写作手法却更多体现了诗歌等韵文的表达风格.<秋声赋>是一篇极富艺术美感的赋文,其艺术美不仅表现于内容和思想更表现于语言的美感.其中,音韵美则是其语言美感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秋声赋>译者Giles凭借深厚的中英文菌底以及高超的双语转换能力在<秋声赋>英译本中完美再现了原文的"音芙".  相似文献   
38.
那年儿子刚上初一。 由于村级小学缺少音美教师,领导决定实行全镇音美巡回教学。因此,每周三我都要和另外几名音美教师一起去村小上课。而丈夫工作单位离家较远,中午一般都在单位就餐,这样,我和丈夫中午都不能回家照顾儿子了。为此,我一般提前为儿子准备好午饭,让他自己中午回家热一下吃就行了。同时,我嘱咐儿子吃完饭可以自己在家看看书,复习学过的知识,但不准私自在家上网。  相似文献   
39.
俗称"三吏"的《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是"诗圣"杜甫的经典之作,对其英文译介却为数不多.作为翻译大家,许渊冲以精湛的翻译技巧在"三吏"诗歌翻译中再现了"三美论"之意美、音美、形美的美学特征,堪称诗歌英译的典范.从"三美论"视角品鉴许渊冲对"三吏"的英译,既可以感受诗歌英译的创造性美感,也可以得到英汉文化差异带来的艺术享受.  相似文献   
40.
弹词《姑苏水巷》两译本在意、音、形上都有所兼顾,但各有特色。"三美论"中涉及的意美、音美、形美契合了弹词的审美要求,适合弹词的翻译研究。从"三美论"的视角诠释弹词《姑苏水巷》两译本意美、音美、形美的表现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