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19篇
丛书文集   64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86篇
社会学   9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石窟随佛教产生而产生,随佛教东渐而传入中土,并广泛传播,与本土文化相溶合形成特有的艺术形式。通过考察现有石窟造像遗存,可以了解到:石窟中的造像艺术风格是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地理环境的变化而变迁的;造像的形象及体态动作、表情、手语,都表达了极为丰富的佛教精神内涵及佛经典籍内容;佛教宗派在历史上的兴衰对石窟的主题内容有极大影响;佛教造像中的服饰、容貌、表情等的变化与佛教本土化过程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32.
窟檐建筑是石窟寺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早起源于印度,早期以装饰为主。佛教传入中国后,窟檐建筑作为石窟寺的保护性设施及重要礼佛空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衍生形成类型多样的建筑形制。目前,我国大多石窟寺窟檐建筑因毁坏或缺失致使洞窟内塑像、壁画等暴露而面临环境侵蚀的危险。因此,窟檐建筑作为石窟重要的保护屏障备受学者关注,但囿于保护理念、环境风貌、建筑形制和材料技术等原因,石窟寺本体保护需求、保护措施对石窟外观影响的平衡把控、窟檐原貌的缺失与保护性窟檐建筑风格的协调性探索三个方面,成为制约石窟保护的瓶颈。本文从窟檐建筑源起、形制特征与分类、保存现状与需求、保护性实践的利弊等方面,提出石窟寺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保护对策,指出适宜的保护性窟檐修建对于石窟寺的长久保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3.
宋代石窟是中国石窟艺术史的最后一个阶段,主要分布于两川的大足和安岳、陕西延安、浙江灵隐、湖南江永等地,尤其是重庆的大足石刻最具代表性,不仅堪为中国石窟艺术的辉煌总结,也是宋代石窟艺术的典型之作及设计意匠的集中体现,特别是其独特的色彩观及表现形式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地域性——作为宋代石窟艺术的缩影,在色彩设计上体现了形色同构、圣俗通约的特点.作为两宋的“时代色相”,其色彩观念系统体系为历时性、规约性、共时性、经济性、技术性、感知性、无意识、比兴性;作为宋型文化思想的物质化承载,标志着佛教石窟艺术彻底完成中国化、风俗化和道儒石窟高度成熟化、体系化的历程.  相似文献   
34.
古印度笈多时期普遍流行一种取材于“舍卫城大神变”的佛教造像,描绘佛陀在舍卫城降服外道六师,包括三个主要情节:芒果树奇迹、水火双神变、大神变。造像通常舍弃了叙事性,转而倾向于礼拜性,形成了以佛陀为主尊集结化佛天众的宏大场景,作为程式化的造像遍布于西印度诸石窟。就西印度石窟所见,这类造像有繁简不同的造像图像,但均以“并蒂莲花”、“千佛化现”和“双龙擎莲”为图像特征,并影响了耆那教造像和印度教造像,也是古印度后期密教造像的图式渊源之一。“舍卫城大神变”系列造像对中国佛教美术的影响,尚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  相似文献   
35.
礼佛图是石窟造像的重要题材,既是时代生活的生动写照,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万佛山义邑礼佛图在内容上、形制上、艺术上均有较大的创新,对北魏河洛地区义邑构成形态也有真实的反映,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36.
论克孜尔石窟壁画的色彩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龟兹克孜尔石窟壁画中的色彩结构是我国古代艺术接受外来影响与本民族文化相融合 ,表现出强烈的民族自信心的典范 ,在补色对比、冷暖对比、色相对比、明度对比、色彩的同时对比、色彩的连续对比方面具有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37.
本文使用大量地方志乘及中西交通史资料,对云南史学界长期争议的大理剑川石窟“波斯国人”雕像的国籍族属,作了系统考证,否定了天竺僧人、景教徒、摩尼教徒诸说,认为该雕像确系西亚波斯(今伊朗)穆斯林之化身  相似文献   
38.
江有汜 《现代妇女》2010,(5):64-64,65
戈壁苍凉,金戈铁马,是边塞唐诗里的西部;荒漠纵横,干旱少雨,是现代人眼里的西部。这样的印象因为敦煌莫高窟而更加深刻,敦煌是艺术的天,敦煌之大,掩盖了原来也是绿意弥漫的麦积山,作为我国第四大石窟,有着"东方雕塑馆"之称的麦积山石窟,已经在绿意盎然中微笑了千年。  相似文献   
39.
王磊 《现代妇女》2014,(11):485-485
钟山石窟位于陕西省子长县安定镇东,又名万佛殿、石宫寺、大普济禅寺等,现留存的6个洞窟里有大小佛像一万多尊。钟山石窟是我国石窟艺术中极为罕见的艺术珍品,石窟内的艺术品不仅雕塑手法娴熟,还具备很强的生活气息,拥有中国"第二个敦煌"的美誉。本文拟对钟山石窟装饰图案的装饰艺术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40.
本文为在参阅文献资料并结合克孜尔千佛洞实地考察等调研活动的基础上,针对佛教石窟纹饰这一题材进行纹饰历史溯源与内涵分析,希望以此种方法在陆上丝绸之路的东西方文化交流对古龟兹佛教石窟纹饰的影响方面进行全面、广泛、深刻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