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42篇 |
免费 | 13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55篇 |
劳动科学 | 4篇 |
民族学 | 20篇 |
人才学 | 18篇 |
丛书文集 | 147篇 |
理论方法论 | 38篇 |
综合类 | 482篇 |
社会学 | 87篇 |
统计学 | 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13篇 |
2021年 | 20篇 |
2020年 | 18篇 |
2019年 | 14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15篇 |
2016年 | 17篇 |
2015年 | 33篇 |
2014年 | 88篇 |
2013年 | 53篇 |
2012年 | 48篇 |
2011年 | 60篇 |
2010年 | 51篇 |
2009年 | 64篇 |
2008年 | 57篇 |
2007年 | 64篇 |
2006年 | 36篇 |
2005年 | 40篇 |
2004年 | 31篇 |
2003年 | 29篇 |
2002年 | 25篇 |
2001年 | 17篇 |
2000年 | 15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3篇 |
1992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61.
中国古典风油画吸取了欧洲古典主义绘画精华并予以创新,讲求构图均衡稳定、造型完整严谨、手法精细微妙、色彩节奏和谐,在精神上追求高尚、典雅、宁静和理想化的境界. 相似文献
62.
20世纪80年代的知识分子对于中国的现代化方向和途径有一致或相似的看法,到了90年代,立场、观点发生分化。刘东在1995年12月号的《二十一世纪》上发表题为“警惕人为的‘洋泾浜学风’”,批评往日立场相同的同事和朋友,才离开“生于斯养于斯的故土”不久,就完全丧失对今日中国的理解力,用西方学理套裁现实,对中国问题的论述犹如“天方夜谈”。刘东针对崔之元、甘阳等人的观点评论说:“他们要么就把‘新进化论’、‘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和‘批判法学’杂揉成一个极不协调的框架,硬把当前中国这种迫不得已而且矛盾山积的新旧交替状态和妥协混杂… 相似文献
63.
李清照《词论》所说“词别是一家”,系针对苏轼等人而发。其实,早在她之前,苏轼同时代人陈师道、晁补之和张耒诸人便指出过“子瞻以诗为词”、“先生(东坡)词似诗”、“东坡词,人谓多不谐音律”;李清照正是根据这种流行的议论提出自己的命题。“词别是一家”,即词有别于诗,其论点如下: 相似文献
64.
<梁园唱和词>,清傅世垚、程大戴、佟世临三人唱和而成书,长期处于被冷落的地位.唱和时间为康熙三十八年冬至次年春天,唱和地点开封,在词学活动比较平淡的大环境下产生,十分可贵.它在题材与风格方面有鲜明特征,与盛行的浙西词风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65.
本文叙述了横向风振与卡门涡街的关系,对新《荷载规范》中横向风振计算公式作了分析,提出了对该公式的一种新的理解思路。 相似文献
66.
李向东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2):250-251
从图书馆馆风建设入手 ,探讨了实施人性化管理的意义 ,并提出了馆风参与图书馆科学管理的几种方式与方法。 相似文献
67.
在中唐诗风蜕嬗之际,元白、韩孟诗派极力要打破诗歌发展到盛唐时所形成的审美经典与规范,而独立于两大诗派之外的刘禹锡诗歌却仍在追求清新婉美、雄奇健举的传统风格,可视为对此经典与规范的努力维持,这与元白、韩孟诗派的开拓与创新同样具有诗学史上不可替代的价值与意义。综观刘禹锡诗歌,其中既具高标远韵、清丽天然等盛唐遗意,亦有自身的独创之处,形成其独特的个性与风格。刘禹锡步武杜甫,选择的是一条尊经学古与创变求新并重的道路,对中唐以后诗人颇具启示意义,具有重要的诗学价值。 相似文献
68.
班固始以《书序》"三监"说释《邶》《鄘》《卫》"三国同风"之缘由,郑玄据此又生异说,以致纠结无穷,终成死结。本文认为,根本原因,是在《诗三百》蜕变为《诗经》的过程中,前后推挽、层层相因的经学阐释所造成的干扰和误导。根据历史还原的原则,本文跟踪考察了关于"三监"性质、人物、地域等方面的纠结,进行系统反思,并追溯了班固、郑玄这两个代表人物在经学阐释上的具体作为及其动因。 相似文献
69.
宋代昭君诗中的风云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眉江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3(12):77-80
宋代诗人创作的许多昭君诗,各以其侧重点表现出一股风云之气.即他们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以身许国的英雄气概,面对艰险的旷达胸怀,以及他们深沉的历史意识.这股风云气源于宋代诗人在诸如文官政治、尚文轻武、道学思想等因素所构成的社会大环境下,形成的强烈的现实责任感与功业思想.而昭君所以能被选作这股风云气的载体,就在于这一历史形象本身富有风云气的因子,她的命运获得了宋人的认可,引发了诗人们的共鸣.本文正是在对这一现象加以揭示和具体分析之后,进一步探讨了这股风云气的成因以及这些诗人选择昭君做载体的原因. 相似文献
70.
邹铃声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4(1):107-112
长篇小说《芙蓉风》继承了我国古典小说的写实精神,刻画了众多的人物形象,描绘了各种场景,穿插了多条情节线索,使得全书充满了史诗般的气势和百科全书的性质。作品不满足于对生活现象的描述,还对生活的本质进行了揭示。作品的成功得力于创造性地传承了古典小说的结构艺术表现形式、以及话语创新精神。特别是写景的“自由式骈化”风格独具特色。在我国的长篇小说创作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