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2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18篇
管理学   234篇
劳动科学   21篇
民族学   70篇
人才学   77篇
人口学   9篇
丛书文集   753篇
理论方法论   145篇
综合类   1569篇
社会学   271篇
统计学   10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55篇
  2022年   159篇
  2021年   182篇
  2020年   127篇
  2019年   112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139篇
  2014年   277篇
  2013年   140篇
  2012年   145篇
  2011年   156篇
  2010年   168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153篇
  2007年   142篇
  2006年   115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129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文论述了康德对人生自由和人类尊严的确证,并分析了康德道德学的自律特征,同时指出了康德的人生理论的刻板的形式主义特点,认为这一特点使得康德的道德学只是一些无欢乐无情感的命令。进而详细分析比较了康德人生理论的特,点与中国古代儒家道德的特点和“乐感精神”之间的实质差异,并着力寻求它们之间可以相得益彰、互为补充的精神特质。  相似文献   
22.
“道”与“德”无疑是老子哲学的核心范畴。在老子那里,“道”既是世界的本原,也是万物的本体,还是宇宙运动变化的法则或规律,而“德”,则是世界万事万物当然包括人的合“道”而行的自然品性。在老子看来,万事万物运动变化的根本规律就是“反”,由此,形成了老子与众不同的首先以“失”致“德”、然后以“德”致“得”、最后实现以“失”致“得”的伦理设计,这种基于对自然规律体认和社会人文关怀的伦理思想具有和谐人际、秩序社会的深刻意蕴,在人类伦理思想史上魅力独具,价值永存。  相似文献   
23.
2007年9月中旬开业的金融街购物中心吸引了300余个国际顶级品牌的加盟,使得金融街成为一个展示国际流行趋势的大舞台,堪与纽约曼哈顿、法国拉德芳斯新商务区、东京新宿、香港中环媲美.  相似文献   
24.
老子将“道法自然”的天道与“上德不德”的人道联系起来考察“圣人之德”的理想人格,认为“圣人之德”的显著特征是“上德不德”和“上德若谷”,并以“道法自然”的思维方式,提出了“圣人之德”的成长之道:私寡欲、守柔处弱和清静无为。  相似文献   
25.
客家在台湾是人数仅少于闽南人的第二大族群,其政治热情及其表现一直令人瞩目。耐人寻味的是,历史上台湾地区不仅最高领导人无客家人担任,连最具权力或重要机关的最高长官也几乎一直由闽南人和外省人包揽,客家人只担任了其中一些副职。这种现象无论从客家在台湾的人口比例及其政治热情来衡量,还是与中外政坛相关事相相观照,似乎都不可思议,因而很值得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26.
立德树人是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鲜亮底色,是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重要价值取向.高校大学生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志愿服务的主力军,北京冬奥会志愿服务为立德树人提供了重要契机和有效途径,有助于在青年志愿者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引导青年志愿者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追梦者;有助于弘扬志愿服务精神,激励青年志愿者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有助于传承奥林匹克精神,感召青年志愿者做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推动者.做好2022年北京冬奥会志愿服务工作,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成长成才和志愿服务发展的重要论述精神,将立德树人目标要求嵌入北京冬奥会志愿服务全过程,深刻认识北京冬奥会志愿服务立德树人的时代使命,努力构建北京冬奥会志愿服务协同育人体制机制,将立德树人理念有机融入北京冬奥会志愿服务运行各环节,为新时代青年全面发展发挥独特的实践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27.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由之路,是中国特色劳动教育的新时代延续。新时代加强劳动精神培育,有利于增强学生将学科知识向实践能力转化的自觉意识,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激励学生把报效祖国、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作为价值追求。当前大学生中存在的劳动认知弱化、劳动态度偏失、创造性劳动能力不足等劳动精神缺失的现实境况,既有多元社会环境的影响,也折射出当前教育生态的失衡和学校劳动教育的缺位。对此,必须从扶正育人目标、强化思政劳育、弘扬劳动文化、健全评价体系等路径,把劳动教育作为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一环,将劳动精神培育融入教学全过程,厚植劳动精神培育的文化土壤,推动劳动精神培育常态长效发展。  相似文献   
28.
穆旦爱情名篇《诗八首》深受西方现代派思潮的影响,其对爱情四个发展阶段——爱情的开始、深入、宁静和回归的描写,体现了酒神精神与日神精神的交织,展示了不受束缚、回复本真、不断超越的强大生命力以及用审美的人生态度审视爱情的爱情信念。  相似文献   
29.
30.
中国特色"双一流"大学建设有必要从学理上深入分析扎根中国大地办学的逻辑根据,从而找到有效的建设路径。为此,笔者对国外大学崛起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历史规律进行了考察,认为传承优秀民族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双一流"大学的深层基因,回应国家战略是建设中国特色"双一流"大学的内在需求,融入民族复兴"中国梦"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神圣使命,构建中国特色学科体系是建设"双一流"大学的强力支撑。因此,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中国特色"双一流"大学的路径选择应当是:把"立德树人"作为大学改革发展的根本任务,把传承创新民族文化作为大学改革发展的精神内核,把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作为大学改革发展的根本追求,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大学改革发展的自觉目标,把一流学科和一流师资建设作为大学改革发展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