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1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18篇
管理学   232篇
劳动科学   20篇
民族学   70篇
人才学   76篇
人口学   9篇
丛书文集   748篇
理论方法论   144篇
综合类   1548篇
社会学   271篇
统计学   10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55篇
  2022年   136篇
  2021年   174篇
  2020年   127篇
  2019年   112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139篇
  2014年   277篇
  2013年   140篇
  2012年   145篇
  2011年   156篇
  2010年   168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153篇
  2007年   142篇
  2006年   115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129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以纳兰性德的悼亡词为研究对象,对其悼亡词中所出现的意象和频率进行统计,从夜晚氛围的描写这一角度出发,选择 “月”这个意象,探讨夜晚氛围对于纳兰性德悼亡词情感表达的意义。  相似文献   
92.
在60多年的从教生涯中,徐仲林先生一方面以言传身教的方式体现了立德树人是教师本职所在、扎实学问是教师立身之根、教书育人是教师为师之本、理想信念是教师修身之本、以身作则是教师育人之道、仁爱之心是教师处世之本、道德情操是教师成事之基等高尚的师德和优良的师风,另一方面还以躬耕求实的方式诠释了“经师”与“人师”融合统一、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立己与达人相辅相成等卓越的教学智慧。这些优秀品质和教学智慧共同构成了徐仲林先生独特的精神风貌,展现出时代“大先生”之风范。  相似文献   
93.
基于新工科背景下,本文叙述了电类专业课“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现状,深入推进课程政治教学的探索与研究,是“立德树人”在高校的根本课题。本文以河池学院人工智能与制造学院为对象,对新工科背景下的“电路分析基础”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进行探讨,提出相应的改革方案。讨论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在新工科的要求下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94.
大学英语读写课程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落实德育教育的有效方式之一,对于践行立德树人理念具有重要意义。教学设计是将立德树人理念融入大学英语读写课程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立德树人理念,凸显育人视角,探讨大学英语读写课程教学设计的原则与实践,探索如何通过教学设计,将价值塑造融入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中,以期对大学英语读写课程的育人建设有所助力。  相似文献   
95.
当前,高校应坚持“立德树人”的思想教育宗旨,以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经济帮扶为基础。基于立德树人,构建“1234”资助育人工作体系,即1个平台:以大数据为平台,推进精准资助;2个保障:强化制度和人员保障;3种理念:应助尽助、造血型和情感关怀;4类资助育人体系,即:励志、感恩、诚信和法治教育,以解决学生的经济困难和心理困惑,强化能力为核心,实现立体式资助。将“解困、育人、立志、成才、反哺”融入到资助工作,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应转变成“扶困”与“扶智”“扶志”。  相似文献   
96.
立德树人属于新时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理念之一,在高职语文教学过程中,为贯彻立德树人理念,应当围绕课程思政要求出发,构建完善的教学环境并应用科学的育人方案,确保立德树人原则能够得到有效贯彻落实。本文首先阐述高职语文在立德树人视域下实施课程思政的主要作用,随后分析其面临的主要挑战,最后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实施路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7.
基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李庄抗战文化精神,创新转化李庄抗战文化传承方式,提升李庄抗战文化育人效果。以归纳法、演绎法、实践法,分析了李庄抗战文化的德育价值和当前李庄抗战文化传承困境。解构李庄抗战文化的结构特点,及拓展训练组织原理,建立以身体活动为基础,以李庄抗战文化为底色,以拓展训练的团队体验为模型的李庄抗战文化特色团队体验课程。通过反复实践检验与调整,事实证明,以身体活动为基础的“文化体验”更加有利于学生感知和接受;让文化的力量更“接地气”地被吸收、认同、传承,具有在和风细雨的体验中种下家国情怀的种子,在潜移默化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98.
《古诗十九首》在文学史上享有“诗母”之重要地位,其研究史延续近两千年。文章就其创作年代与作者、诗歌题旨、艺术特色、接受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海外及港台学者的研究进行了分析;认为现代研究虽在理论性、系统性上有所深入,但与其他文学经典研究的投入程度相比较,《古诗十九首》的专题研究较薄弱,文本研究、影响研究、诗歌理论研究有待深化,研究方法有待进一步拓展。  相似文献   
99.
立德树人居于学校教育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需要将其落实到课程育人的生动实践中。但是,在课程育人的具体实践中,仍有部分教师将其简单化为“课程+育人”的生硬结合,导致课程育人容易陷入理论教条窠臼。为此,高校教师应充分认识到高校课程育人在目标要求、重点内容、转型路径上的人性化、时代化和数字化本真意蕴,从教师素养、课程建设、课堂教学三个方面开展育人实践。在此基础上,针对具体课程的育人效果而言,可以从目标设定、内容选择、方法实施、结果呈现等方面进行评价,从而进一步推动课程育人的生动实践。  相似文献   
10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指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工作目标是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觉维护民族团结……”习近平总书记曾在给西藏民族大学60周年校庆的贺信中对学校办学提出这样的要求,这也是对全国教育者提出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