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493篇
  免费   1135篇
  国内免费   299篇
管理学   2168篇
劳动科学   125篇
民族学   449篇
人才学   487篇
人口学   56篇
丛书文集   12988篇
理论方法论   2067篇
综合类   19934篇
社会学   1392篇
统计学   261篇
  2024年   219篇
  2023年   776篇
  2022年   765篇
  2021年   994篇
  2020年   807篇
  2019年   805篇
  2018年   403篇
  2017年   654篇
  2016年   751篇
  2015年   1245篇
  2014年   2328篇
  2013年   2089篇
  2012年   2596篇
  2011年   3005篇
  2010年   2706篇
  2009年   2618篇
  2008年   3172篇
  2007年   2328篇
  2006年   1977篇
  2005年   1727篇
  2004年   1585篇
  2003年   1543篇
  2002年   1311篇
  2001年   1214篇
  2000年   878篇
  1999年   426篇
  1998年   259篇
  1997年   177篇
  1996年   152篇
  1995年   102篇
  1994年   88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7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道路,在这种现代化方式当中,始终展现着对人的关切,将人的幸福生活与全面发展作为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目标。这样一种对人的关注既受到中国悠久历史传统的影响,也有着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同时在当今的实践中也不断践行着这样一种对人的关注。  相似文献   
992.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重大理论课题,是其最核心、最根本的问题之一。马克思在批判性继承了空想主义者的研究成果后,结合当时资本主义社会教育“异化”的现实情况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教劳结合思想,此后又由列宁等社会主义国家领导人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其中,综合技术教育作为马克思和恩格斯首创的科学概念,被认为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主要实现形式。马克思主义教劳结合思想并不是封闭的体系,它一直在与时俱进,自我更新。  相似文献   
993.
我国文学理论教材在贯彻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时,应该注意文艺学转化问题,应该根据文学理论的学科特点与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对接,应该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文艺观。  相似文献   
994.
齐泽克的文化批评是当代学术研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话题.通过对晚期拉康关于实在界问题的批判性阐释,以及实在界与主体关系的批判性反思,他重申德国唯心主义的主体性立场.在根本上,这种主体观表现为主体躲避符号控制的疯狂.  相似文献   
995.
本文通过分析托马斯·霍布斯在《利维坦》和《比希莫斯》中的神学政治论,评判霍布斯对于宗教的哲学立场与实践立场,阐明这种宗教抉择背后霍布斯政治哲学的根基,同时评介多位现代学者对霍布斯神学政治论的研究,并且展望一个较大规模的研究:即现代政教合一体制是否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96.
近年来,学术界从经济伦理、政治哲学等维度,结合现实问题,多视角地展开了对社会公正问题的研究,试图从不同的维度来建构适应当代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马克思主义公正观,这对于科学认识当前的社会公正问题,推动和谐公正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97.
霍秀媚 《探求》2022,(5):5-14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时候,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进行批判,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它指导着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十分重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时期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探索实践,推动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创新发展。在进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我们要在坚持“四个自信”的基础上,以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迈向新阶段,确保我国的文化安全,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998.
999.
张亮  樊梦瑶 《河北学刊》2022,(4):154-161
中国现代农业的从业主体,从组织形态看是家庭农场、合作社等,从个体形态看就是新型职业农民。“两新”融合发展是各自的内在需要和客观趋势,但现实中并未真正实现融合,存在匹配性较差、培育体系不完善、自身认知和市场行为局限性、利益联结机制不够完善、扶持政策不能协调统一等问题。从典型案例得知,“两新融合”本质上是缔结增强双方协调性和稳定性的利益联结方式,以消除土地制度障碍为前提,以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基础,构建“要素融合+市场化运作+三方协作”的融合机制,最终实现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过程中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相似文献   
1000.
屈茂辉  张媞 《河北学刊》2022,(5):204-211
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的核心是宅基地发展权的赋予和配置。当前,《民法典》规定的宅基地使用权的权能仅有占有权和使用权,而无收益权和处分权等发展权能。法律缺位以及农户以非正式制度方式对于宅基地发展权的事实上的享有,导致政府、集体、农户在宅基地发展权上的争端始终不断。未来的宅基地制度改革,应赋予集体和农户对闲置宅基地的部分发展权,并通过债权或物权方式赋予社会主体一定的发展权,进而形成由集体、农户和社会等多主体共享宅基地发展权的局面。《民法典》或《土地管理法》应当以正式制度的方式承认宅基地发展权,并规定享有主体和利益分享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