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54篇
  免费   496篇
  国内免费   160篇
管理学   727篇
劳动科学   21篇
民族学   176篇
人才学   191篇
人口学   13篇
丛书文集   6639篇
理论方法论   1065篇
综合类   8502篇
社会学   633篇
统计学   43篇
  2024年   116篇
  2023年   492篇
  2022年   422篇
  2021年   527篇
  2020年   358篇
  2019年   362篇
  2018年   175篇
  2017年   291篇
  2016年   311篇
  2015年   508篇
  2014年   1003篇
  2013年   938篇
  2012年   1389篇
  2011年   1666篇
  2010年   1244篇
  2009年   1158篇
  2008年   1364篇
  2007年   943篇
  2006年   799篇
  2005年   654篇
  2004年   686篇
  2003年   652篇
  2002年   544篇
  2001年   538篇
  2000年   332篇
  1999年   159篇
  1998年   99篇
  1997年   76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41.
142.
现代性批判是生存实践活动的自我批判,因而是超越认识论的存在论批判。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并不是诉诸于抽象的人本主义应然逻辑,而是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给予我们的启示是:现代性问题并不是人类理性迷误的结果,而是人类生存实践活动的产物。所以,扬弃现实异化的可能性及途径是社会生活本身给出的课题,不是站在历史之外所能设定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43.
“总体性”概念是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文本中的关键词。卢卡奇首次针对第二国际的教条主义和庸俗的经济决定论提出,并以此来诠释马克思主义哲学。自卢卡奇始,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就开始从总体性维度来理解和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前提和研究视域,并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人本主义转向的先河。二战后,作为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的萨特,提出了“总体化”概念。他基于存在主义对马克思主义所作的哲学诠释促使人本学的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总体性到总体化概念的演进,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西方马克思主义人本化发展的内在逻辑。同时,我们可以从这一理论发展的走向上,看到西方马克思主义人本化的逻辑宿命。  相似文献   
144.
本文以西方哲学中国化与中国哲学现代化两种哲学运动为背景,探讨20世纪土家族近现代哲学运动中的问题与思潮.20世纪土家族的新哲学运动是与20世纪整个中国哲学发展的大背景相一致的,在现代知识分子和现代意识生成的基础上,形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自由主义与文化保守主义等多种思潮及相应的哲学问题,其中在五四前后期还形成了教育救国、科学救国、实业救国等多种哲学思潮.20世纪土家族的新哲学运动是整个中国现代哲学运动的重要部分,在中国少数民族的哲学转型中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145.
傅迪 《中华魂》2008,(2):3-5
今年2月,是《共产党宣言》问世160周年。据统计,这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世界上的各种版本达1100多种。早在19世纪末,她的片段就已经传入中国,1920年有了第一个完整的中文译本,迄今中文版本共有100多种。她对于全世界,对于我们中国的影响之大,于此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46.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给人类社会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给社会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哲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克服科学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批判功能方面。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当代科学技术的价值批判功能,首先应对当代科学技术有一个正确而全面的认识;其次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再次是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4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解放思想,实事实是方针指引下,重新评价陈独秀成为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在广大干部、群众以及史学工作者努力下,对陈独秀的研究取得很大进展,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我曾先后发表过《五四运动和建党时期的陈独秀》、《评大革命失败后的陈独秀》两篇文章,这篇《陈独秀与中国社会主义》,力图从他的著述言行,以及翔实资料,还其在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8.
对理论联系实际学风发展的历史回顾及现实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的优良学风,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贯坚持的原则。我们党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是在党的光辉历程中,在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并发扬光大。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优良学风,既是现阶段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党的建设工作客观实际的要求,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9.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是新时期全党应该坚持的重要指导方针,是新时期全国各项工作应该贯彻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本文拟就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谈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0.
试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是十七大赋予理论和思想政治工作者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庄严使命,需要付出长期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