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956篇
  免费   770篇
  国内免费   298篇
管理学   5594篇
劳动科学   193篇
民族学   539篇
人才学   1478篇
人口学   148篇
丛书文集   10222篇
理论方法论   2097篇
综合类   18829篇
社会学   3730篇
统计学   2194篇
  2024年   159篇
  2023年   648篇
  2022年   672篇
  2021年   912篇
  2020年   818篇
  2019年   913篇
  2018年   326篇
  2017年   613篇
  2016年   780篇
  2015年   1327篇
  2014年   2839篇
  2013年   2634篇
  2012年   3184篇
  2011年   3434篇
  2010年   3143篇
  2009年   3254篇
  2008年   3814篇
  2007年   2318篇
  2006年   1993篇
  2005年   1830篇
  2004年   1809篇
  2003年   1774篇
  2002年   1549篇
  2001年   1390篇
  2000年   1063篇
  1999年   537篇
  1998年   319篇
  1997年   236篇
  1996年   199篇
  1995年   130篇
  1994年   94篇
  1993年   86篇
  1992年   64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932.
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对于真理的选择与理想的确立,是中国近代思想启蒙转向以马克思主义为主线的前提。文章梳理了建党先驱们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选择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时间线与关键节点,分析了新文化阵营对于实现中国启蒙导向的路径分野,最终在帝国主义的压迫与十月革命的感召下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进而成立中国共产党推动全民族进行马克思主义启蒙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933.
934.
935.
牛小侠教授在学术研究中一直立足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时刻关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研究,坚持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理论和现实相统一的方法阐释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智慧,这在其《马克思“实践智慧”的当代阐释》著作中得到深刻体现,在审视中西方马克思主义实践智慧的差异中展示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智慧的特色和优势,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伟大创新理论及其指导下进行的伟大事业和取得的伟大成就,并把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及取得的伟大成就融入思政课教学之中,以引领高校思政课建设,建构“大思政课”新格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相似文献   
936.
自然资源负债核算是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关键。文章基于SEEA2003视角论证了自然资源负债要素存在的必然性,并在此基础上,从自然资源负债理论、方法与实践应用三个方面梳理自然资源负债核算的研究内容。结果表明:自然资源负债核算涉及多门交叉学科,理论基础依据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是属于会计学概念还是统计学范畴展开;基本内涵主要从环境会计、环境经济核算、政府治理、可持续利用这四个研究视角进行界定;核算方法与实践应用不够系统和全面。最后,依据SEEA2012中心框架内的自然资源分类,尝试确定自然资源负债核算的具体内容与基本表式。  相似文献   
937.
教育研究方法课程的目标是帮助学习者系统掌握教育研究方法,使之成为能够对教育现象、教育活动、教育问题进行科学研究,为教育学知识的生产、积累作出贡献的专业人员。近年来诸多实证研究表明,教育研究方法课程落实现状与此目标尚存落差。已有研究分析了教育研究方法课程落差的客观成因及学习者主观成因,而对非学习者主观成因关注不够。非学习者主观成因蕴含缩小教育研究方法课程落差的实践价值,其源自教育研究方法的意向性特征,主要表现为课程实施主体所持的个性化教育研究观念。基于非学习者主观成因缩小教育研究方法课程落差,需以哲学观展现不同教育研究观念及其关系的全貌,进而以哲学观统领教育研究方法课程诸要素的内在统一。  相似文献   
938.
现象学由于其“朝向事情本身”的思想方法,能够更为柔和地对待中国古代思想哲理,并与之结缘而共生;其所朝向的“事情本身”具有原初给予性、居间构成性和直观明见性的基本特征,这也与中国哲学“体用不即不离”的哲理特征遥相呼应。借助现象学的思想方法及其洞见,可以更好地阐发出中国哲学的精义,与此同时,中国哲学特有的事质领域也将扩充现象学的思想领地,从而为一门有别于德法现象学的中国现象学的建构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939.
张子程 《理论界》2022,(11):1-7
自然和谐系统美学观源自自然本身的和谐及人与自然之间经长期积淀而形成的和谐关系。及至当代,和谐系统美学观已构成马克思主义生态美学最为重要的理论基础,并成为指导人类审美实践的行动指南。和谐系统美学观可以指导并调适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规度并阐释人类的审美实践行为,由此达成自然生态的整体和谐。和谐系统美学观意在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生态自然审美观,使人在实践中自觉地敬畏自然,遵从自然生态规律。对此,坚持和谐系统美学观就需要我们在人类审美实践中去自觉地应用它,观察生活、审视现实和反思人类的审美实践行为,并及时纠正人类审美实践中破坏自然生态美的错误做法。鉴于此,和谐系统美学观就成了维护人与自然之间审美关系的一个重要的美学理论,值得我们探讨并加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40.
当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面临着新时代、新环境、新要求。有五个关键问题必须解决好,这就是:市场、资本、法治、共享、共处。这其中所包含的丰富内容,都是过去有过、却未曾如此纷繁复杂的。市场自身逻辑造就的新格局;社会主义掌握、创造、运用资本的力量;向全面依法治国转变的现实问题;物质文明成果和精神文明成果,要由全体人民、整个社会来共享;不同社会制度、不同社会历史人文背景的国家和谐共处,在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潮流推动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五大问题既是马克思主义面临的挑战;也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平台,只有在破解上述问题中,马克思主义才能得到发展。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根基在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