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1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19篇
管理学   55篇
民族学   83篇
人才学   18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436篇
理论方法论   81篇
综合类   990篇
社会学   53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141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142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任何一种艺术的萌生都有其文化基因(艺术本源的基本因子).它的变革发展--形态的塑造和审美观念的形成,受持定的历史条件、社会观念、自然环境、文明程度所制约.可见,千姿百态的艺术均是某种特定社会的产物.侗族大歌多声形式孕育于"原始耶"和唱事言理的"古歌"之中;"以歌传文"创造了大歌声多的初期形态;鼓楼的歌唱活动,促进了大歌多声艺术的发展成型.  相似文献   
142.
"卑己自牧"辨--论郁达夫其人其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卑己自牧"是郁达夫独特的人格构架,也是郁达夫灵魂生长的过程,更是郁达夫自由创造的机制."卑己"即从平等的基点出发去爱人,并寻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自牧"则是对"卑己"人格意识的超越,表现为热烈追求人类之爱和男女之爱,是郁达夫追求人的正常生存和人与人关系健康发展的现实行动.最终通过"自叙传"叙事将个人对于生活的至深体验与执着追求重构了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实现了"卑己自牧"的升华.  相似文献   
143.
新旧《唐书·李邕传》对传主叙述互有异同, 并有疏谬。对照两传并利用其它文献, 可以确定李邕的籍里和生卒年; 证明他“补益《文选注》”是讹误; 考辨他仕途坎坷遭遇悲惨不是因为他险躁矜狂, 而主要由于封建官场倾轧与残酷, 他性格主要是刚毅忠烈, 英风豪气; 补充他与李白、杜甫、崔颢等盛唐文坛巨子的交往事迹, 由此表现出的长者风范, 以及他诗文书法作品数量及流传情况  相似文献   
144.
本文以《穆天子传》为主要研究对象,并以详实的资料论证了西周穆王在三千年前远征西域的史实,肯定了周穆王为开通西域的第一人及其历史功绩,从而否定了张骞凿空西域的传统说法。文中对《穆天子传》一书的出土与整理经过,成书年代与作者,内容与性质,以及文献价值等,都有详尽的论述。  相似文献   
145.
本文采用传统的“番汉对音法”,通过回鹘文《玄奘传》汉译入声字的分析,探讨了11世纪中国西北方言入声字的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146.
沈寂长期坚持陈独秀研究,是国内陈独秀研究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陈独秀研究成果最为丰富的学者之一,《陈独秀传论》是其代表作,承载了他一生执著学术的精神。  相似文献   
147.
汉代的传舍是邮传制度的组成部分。传舍负责公职人员公差行旅时的食物供应、休息止宿和行道交通工具。传舍有一套严格而细致的管理方式,保证了其正常运行。传舍有别于普通旅舍。  相似文献   
148.
南宋朱熹《诗集传》是《诗经》注释史上第三座里程碑,其注释语言大量使用判断句,形式多样,语义关系复杂。文章从《诗集传》判断句的形式、构成成分及语义关系三方面展开共时描写。同时,与汉代的《毛传郑笺》和现代的《诗经注析》中的判断句进行历时对比,以揭示判断句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49.
文章综述了《穆天子传》在建国后的研究概况 ,肯定了 80年代末多学科交叉研究视野的扩大 ,论述了有关争议问题的探索性观点。  相似文献   
150.
论六朝杂传对史传叙事传统的突破与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朝杂传 ,在继承史传长期发展中累积起来的叙事经验的基础上 ,于叙事事类的选择与运用、叙事方式与叙事风格等方面 ,突破了史传叙事的传统范则 ,超越了史传的叙事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