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40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13篇
管理学   577篇
劳动科学   41篇
民族学   40篇
人才学   140篇
人口学   13篇
丛书文集   335篇
理论方法论   94篇
综合类   1480篇
社会学   403篇
统计学   77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143篇
  2014年   261篇
  2013年   235篇
  2012年   200篇
  2011年   248篇
  2010年   272篇
  2009年   274篇
  2008年   286篇
  2007年   200篇
  2006年   146篇
  2005年   128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1.
徐炜 《职业》2014,(9):93-95
本文针对中职课堂教学现状,提出以"行动导向"教学组织课堂,通过师生会议、学生自由讨论等形式,开展"师生互动、手脑并用、团队学习",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同时,锻炼社会能力。  相似文献   
112.
刘政媛 《职业》2014,(27):90-90
爱是教育的灵魂,有爱才有教育的一切。"疼爱自己的孩子是一种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教师的一举一动都是学生的楷模,都清楚地印在学生的眼里、心上。笔者结合从教九年来的经验,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快乐地教和学生快乐地学进行了概括总结,并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13.
师生作为教育交往的重要类型,在学校教育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文中指出了新形势下高校师生交往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师生交往存在的问题,总结了影响师生交往的因素,提出了改进师生交往的途径,以便更好地发挥师生交往在学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4.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这就对每一位教师实施新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创新地运用信息技术成为教师实施新课程的重要素养之一。现结合数学教学实践,谈一谈如何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5.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因此,当课程方案一旦确定,课堂教学改革就成了课程改革的重头戏了。福建师范大学教授余文森认为,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提出了严峻挑战,为适应新课程的变化,教学改革要努力实现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16.
吴学云 《职业》2012,(36):129-130
目前,职高机械基础课堂教学大多数还是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师站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在台下被动接受。这种教师"一言堂"的教学,造成大量"厌学"的"学困生"。因此提高机械基础课堂教学效果尤为重要。要让教师少讲一些,学生多"动"一些,师生互动这一教学方式对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非常有效,从而极大地提高职高机械基础课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7.
元祐元年,新法派与旧法派的矛盾日渐尖锐,太皇太后高氏试图采取措施调和新旧关系。在吕公著等宰辅的协助下,经过一番努力,高氏颁降了"慰反侧之诏",公开宣布不再整肃新法派。然而,这一做法却遭到了言官的反对。反复博弈之后,诏书未能发挥应有功效,宋廷也失去了实现政治和解的最佳机会。此事对北宋后期的派系关系与政局演变均有不小影响,是理解北宋后期政治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18.
119.
《社科纵横》2019,(2):18-20
甘肃是华夏文明名副其实的源头地区。由于甘肃地理位置特殊,这里还形成了富藏活态的藏传佛教文化、华夏民族秦汉民俗文化、内蒙古草原游牧文化和中国境内的回族文化,它们交相辉映,相映成趣,与当代汉民族文化一道反映着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民族融合与发展变迁,它们都统摄于华夏民族的祖源地文化——华夏文明文化。新时代,为了更好地构建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中华民族一家亲的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和精神价值符号,我们需要继续坚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诠释好中国智慧。重视甘肃的历史文化宝藏,为构筑"华夏文明命运共同体"乃至"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可供借鉴的经验、方法。  相似文献   
1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