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6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30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36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88篇
理论方法论   32篇
综合类   266篇
社会学   42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7 毫秒
311.
刘波 《民族学刊》2022,13(2):118-125, 145
立足文献记载、考古发现和民间传说,通过梳理社会发展史上相关人群的迁徙及九隆神话流传迁播的大致线索,可以看出九隆神话是次生神话;从象征隐喻的角度,梳理出九隆神话从感生神话到图腾神话再到王权神话的过程,认识神话的内涵及其补史作用,可以展现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由此,不仅可以看到面貌各异的九隆神话背后西南各少数民族的精神根谱,而且可以透视在“龙”叙事下的向心凝聚。  相似文献   
312.
围龙屋是客家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它集中体现了客家文化的主要特征。从哲学视野来看,它是客家人的精神空间的缩影;从建筑形式来看,它是客家人建筑艺术智慧的结晶。  相似文献   
313.
《当代秘书》2003,(10):42-48
近几年来,特别是1997年湖南省开展“十佳百优”秘书工作者评选活动以来,湖南省各级党政机关办公室在“三服务”工作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涌  相似文献   
314.
法国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在他的《结构人类学》中提到过一种“拆半表现”的艺术规律。他的意思是,一个动物从正面看去未必能够看全他的双眼及其身体的两个侧面。若沿其尾部向上剖,一直剖到鼻嘴,再将剖开的两身体侧面“一”字形展开,那么就可看清其全部了。比如弗·博厄斯《原始艺术》一书中搜集的熊画即是如此犤1犦。但是如果被表现的动物是鱼蛇类的纵长身体,剖开展现后就往往形成“一头双身”的视觉效果。列维·斯特劳斯举证了一副海达人的鲨鱼画。鱼头呈正视图,显出鲨鱼的特征。鱼身分剖拉开,平置在头的左右两侧,乍一看去像是一条“一…  相似文献   
315.
东林学派的伦理思想,在本体论上抨击无善无恶说,复兴性善说;在工夫论上不讲虚玄,而倡导主敬与慎独的道德修养为工夫。他们的伦理观是求实务本、知行并重的新型伦理观,为明清之际的实学开启了方向。  相似文献   
316.
浮光掠影     
《现代妇女》2004,(12):52-52
  相似文献   
317.
围龙屋的空间-意义结构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龙屋是客家最为典型的民居建筑,亦是当地文化的标志和象征。本文以田野调查材料为基础,注重客家人自身对围龙屋的文化表述等地方性知识,坚持人类学主位和客位相结合,对围龙屋的空间-意义结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18.
中国上古龙文化的考古研究,对龙与上古信仰的关系关注不够,尤其未能将龙文化与中国文化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从巫术的角度考察,龙的起源本质即根植于中国农业文明的意义较为明确地发掘出来,对于认识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19.
被誉为二十世纪前半叶日本文学三巨匠之一的芥川龙之介在他的“中国题材作品群”中精心塑造了一群性格鲜明的中国女性的形象。这群中国女性的形象与他在其他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形成了强烈的反差。那么,芥川描写这样一群中国女性形象的目的何在?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并认为这是芥川表达理想的需要。  相似文献   
320.
从《南京的基督》中解读芥川龙之介对中国社会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关于芥川龙之介与中国现实社会(民国时期)的关系问题上,诸多的论述都把芥川龙之介1921年的中国之行作为一个起点。但事实上,早在这之前,芥川已对当时中国的社会现实表现出了极大的关心。这一点在《南京的基督》的叙述中有着明确的体现。本论文以《南京的基督》为中心,通过对其成立和内容的考察,一方面证实了芥川龙之介早在他的中国之行以前就对中国现实社会有着较为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对《南京的基督》这一作品的欣赏、研究提出了新的视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