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43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37篇
管理学   78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31篇
人才学   32篇
丛书文集   1141篇
理论方法论   131篇
综合类   2292篇
社会学   146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114篇
  2014年   177篇
  2013年   216篇
  2012年   231篇
  2011年   269篇
  2010年   249篇
  2009年   249篇
  2008年   290篇
  2007年   238篇
  2006年   219篇
  2005年   206篇
  2004年   194篇
  2003年   152篇
  2002年   174篇
  2001年   163篇
  2000年   105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57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21.
如何找回伟大的鲁迅,又如何认识鲁迅的伟大?文章认为,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首先,从鲁迅的社会历史发展观,为人生并要改良人生和社会的使命感入手;其次,从鲁迅改造国民性、“立人”的民族复兴的价值目标入手;其三,从鲁迅的创作“主见”及辉煌的文学成就入手;其四,从鲁迅独立、坚韧、不妥协的斗争精神,自我解剖的崇高人格,爱憎分明的情感态度以及对待民族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拿来主义”的科学态度入手.  相似文献   
122.
沿着《伤逝》中不同的视点细读作品,可以看到涓生与子君存在着深深的隔膜。他们的爱情悲剧,主要是由这种人与人之间难以沟通的国民性弱点造成的。《伤逝》的主旨可以解读为揭示国民性的冷漠与隔阂。  相似文献   
123.
20 0 3年鲁迅作品研究大都集中在《呐喊》《彷徨》 ,有关《故乡》论述是一个热点 ,严家炎对之作了理论提升。《故事新编》研究侧重在创作历程及文类研究。《野草》研究大都仍在探讨哲学意味。杂文研究钱理群、李林荣颇多创获。思想研究大多集中在对于国民性、立人思想、文化传统、文艺思潮、文学启蒙、生命哲学、当下意义及现实可能等的解读 ,分别以杨联芬、俞兆平、郭预衡、支克坚、葛红兵、阎真、高远东的文章为代表。史料研究大多围绕鲁迅死因所引起的争论 ,佚文研究所取得的最大成就当属鲁迅致杨之华信的披露和发表。鲁迅与翻译、学术、美术、医学等其他层面的研究亟需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24.
鲁迅的文字学修养中含蕴了甲骨文和《说文解字》示意于象、藏神于形的思想菁华,而鲁迅的美术表现力加强了他对文字形象的把控力。这体现在鲁迅的若干作品中具有言简意赅、形神兼备的审美特征。关注文学鲁迅和画者鲁迅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其文本诠释意义上的丰富和完善,有利于发展文化学意义上对鲁迅展开的多元视角研究。  相似文献   
125.
《云梦学刊》2006,27(3):F0003-F0003
新时期学术发展的回瞻余三定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出版。学术史研究既是总结过去的得失,也是为学术研究开创未来。本书分六辑:第一辑是对当代学术现象、学术流变、学科发展、学术批评做宏观扫描、历时性跟踪的整体研究:第二辑是学人研究即当代学者个案研究,将个体学者的学术研究和学术成就置于宏观的学术背景下,用学术史的眼光加以分析和评价;第三辑是对有影响的学术图书的评论;第四辑是学术评论,是作者参与的有意义的学术评论,如参与评奖程序和学术规范、学者社会责任感的讨论,大学学报办刊中的三个矛盾及特色栏目等等;第五辑和第六…  相似文献   
126.
张宗涛  王雅莉 《人文杂志》2001,1(5):155-157
鲁迅先生取材于现实的小说<药>,与取材于神话的小说<补天>,前者以"庸众"的目光观照"英雄",后者以"英雄"的目光审视"庸众",这种艺术视角的有意味转换,使夏瑜与女娲的形象,夏瑜的生存境况与女娲的生存境况,均跨越了历史的定位,在释读者审美心象上造成一种"意象的互补"效应,导引人们去揣摩"具象"之外的更深"意味",从而使<药>与<补天>这两篇小说的审美意象,具有了跨文本互补的艺术构制特征.  相似文献   
127.
鲁迅和钱钟书的小说在人性透视和文化批判上都显示出鲜明的独特性和深刻性,他们的小说均以苛刻的标准过滤传统和现代视域中的人生百相,由表及里地揭示人的生存和精神困境,其清醒的批判意识与深刻的反思精神能够提升文学彰显人性和世界的审美品格。  相似文献   
128.
鲁迅涉猎过多种文体,其中以杂文、小说影响最大.但学界有一种倾向,认为鲁迅的后期杂文比早期的小说创作更为重要.本文对此展开了论辩,认为鲁迅在"创作"的意义上,一向坚持认为小说和散文是他创作的正宗.在他的小说创作中,他又明显地倾向于推举《呐喊》.《呐喊》在鲁迅文学中所占的地位最为关键.  相似文献   
129.
刘文斌 《阴山学刊》2005,18(4):63-68
在“经典文化”遭到严重戏说、篡改和贬损的今天,我们要明确倡导尊重经典、弘扬经典、保卫经典,这是关系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三个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30.
从市镇表象到精神传达--鲁迅乡土小说创作形象中介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乡土小说的审美基调和内在的精神传达紧密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异的叙事方式和结构模式.其中,以鲁镇为主要叙事场所的"市镇"表象构成了鲁迅小说的叙事中介.深入分析鲁镇的美学特征、鲁镇人物的内涵和鲁迅小说的审美风格,能够对鲁迅乡土小说的内涵和艺术成就作出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