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597篇 |
免费 | 84篇 |
国内免费 | 41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4篇 |
劳动科学 | 3篇 |
民族学 | 89篇 |
人才学 | 33篇 |
丛书文集 | 1005篇 |
理论方法论 | 160篇 |
综合类 | 3231篇 |
社会学 | 173篇 |
统计学 | 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2篇 |
2023年 | 56篇 |
2022年 | 59篇 |
2021年 | 85篇 |
2020年 | 118篇 |
2019年 | 86篇 |
2018年 | 35篇 |
2017年 | 84篇 |
2016年 | 85篇 |
2015年 | 142篇 |
2014年 | 277篇 |
2013年 | 227篇 |
2012年 | 267篇 |
2011年 | 307篇 |
2010年 | 315篇 |
2009年 | 311篇 |
2008年 | 362篇 |
2007年 | 314篇 |
2006年 | 270篇 |
2005年 | 248篇 |
2004年 | 258篇 |
2003年 | 201篇 |
2002年 | 158篇 |
2001年 | 138篇 |
2000年 | 99篇 |
1999年 | 75篇 |
1998年 | 36篇 |
1997年 | 29篇 |
1996年 | 21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3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7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李惠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3(4):84-87
唐代的盛世局面孕育了士人们高度的自信与激昂豪放的情怀,但唐代士人并非一味地激昂豪放,他们的精神世界是丰富多元的,即使是边塞诗人也不例外,在他们激昂豪放情怀的背后潜藏着一种颇为细腻内敛的婉约情怀,愁思袅袅的惜别柔情、难以割舍的故园情怀、生命易逝的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92.
《更漏子》是晚唐五代时期流行于歌坛的一支"小夜曲",有着短小轻灵、新颖别致的形体特征,既具有大石调"风流酝藉"的韵致,又兼有商调"凄怆怨慕"的风情。今存27首唐五代《更漏子》词作,由9位唐五代词坛的"大家"或"名家"创制,以抒写夜幕下更漏声中女子的相思愁怨之情为主题,以密集的意象运用和孤寒的意境创造为特色。 相似文献
93.
文玉红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
古代教育学字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古代诗歌是我国灿烂的民族文化的一座高峰,优秀的古代诗歌是我们精神上的珍馐大餐,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古典诗词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历来占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语文新课标对古诗词的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94.
宛小平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5(5):46-53
朱光潜画论残稿的发现,为我们提供了进一步了解朱光潜绘画美学思想的线索。此前他在《诗论》里曾经从诗中有画的视角说明了情趣与意象的分量;残稿无疑是试图从画中有诗的视角来分析情趣与意象的分量,可惜未完成。不过我们已经可以窥见顺此理路阐释美是情趣与意象的契合的命题。朱光潜所呈现的中西美学的相互比较、相互印证、相互阐释的方法也是值得重视的。 相似文献
95.
潘延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0(1)
在电影《金陵十三钗》所引发的争议中,“情色”是一个关键词.须知,并非有关“性”的叙事就等同于“情色”,“情色”的关键是男女性关系中女性人格的异化.在影片聚焦于“性诱惑”与“性暴力”的叙事中,女性身体意象呈现为丧失了主体性的男性欲望化对象.从小说文本到电影文本,其女性主体意识的弱化缺失正是“情色”生成的主要原因.女性身体在影像中的欲望化表达是由男权中心文化的视点所决定的,对《金陵十三钗》的剖析有助于提升我们对所置身的文化环境拥有更敏锐的洞察力与批判力. 相似文献
96.
黎金琼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4(2):107-110
英语短语动词结构复杂,语义丰富,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是一种比较难把握的语言现象,但是其多义性的形成是遵循我们的认知规律的。短语动词的多义性根源于动词和小品词的多义性,动词和小品词的多义性主要由我们对它们本身的意象图式的不同视角焦点和隐喻思维形成的,短语动词的多义性是由动词和小品词的意义分别形成不同的输入空间,两输入空间之间经过有选择性的投射,在整合空间的加工而形成了短语动词的多义性。为了探讨多义性形成的机制,文章以"go up"为例,对其多义性进行了详细的阐释。 相似文献
97.
元文广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149-152
意象是中国古典文论所特有的一个文艺理论范畴,通常被用来评诗、论画。意象论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经先秦、唐宋之后,到明代才迎来了意象论的真正成熟。明代人在讨论意象时提出了明确的理论观点,认为意象要衡当、意象要含蓄、意象要虚构等。这些理论观点在清代得到了进一步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98.
李丹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0):24-26
近代岭南词人陈洵在艺术上师法吴文英,其语言风格有梦窗词“密丽”的特色。以咏物词而论,其“丽”主要体现为字面的华丽之美,善用彩章丽藻,长于运用设色法;并且善于把华丽的字面和凄伤的情感相结合,具有一种特别的美感。其“密”体现为典型意象的选择多具有丽而幻的特点,‘意象杂错堆叠与联想生发十分突出。海绡词语言风格学梦窗而稍逊,其中却也有自己的突破。 相似文献
99.
田耕宇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0):196-200
不同的生命观有不同的生命价值观。任何一种生命价值观都会遭遇现实的困惑,哲学如此,文学亦如此。文学对生命价值的困惑在怀古伤逝题材中表现最为突出。中国古代知识群体,无论持入世的儒家、超脱的道家,还是无执无著的禅宗生命价值观,在亲历古代遗迹时,都会难以自禁地流露其生命情绪。在怀古文学意象选取中的最大特征,就是今与古、生与死、永恒与短促的“情绪”对比的不同。不同的“意象情绪”对比传递出作者不同的生命观,由此形成怀古文学以生死为焦点的鲜明的生命特色。随着生命本体观的苏醒和认识的深入,怀古文学对生命价值与生命本体间冲突的表现也在深入,并引起怀古文学中有限与无限统一的哲学生命思考,其意象的选取也渐次由悲凉到空漠,最终走向平淡与超越。 相似文献
100.
"意象是一种独特的审美复合体,既是有意义的表象,又是有表象的意义,它是双构的或多构的;意象不是某种意义和表象的简单相加,它在聚合的过程中融合了诗人的神思,融合了他的才学意趣,从而使原来的表象和意义都不能不发生实质性的变异和升华,成为一个可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