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9篇
丛书文集   52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77篇
社会学   10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51.
清人吸食鸦片现象在各个阶层群体中广泛流行,经长期的积淀形成了中国近代史上黑暗腐朽的鸦片文化.鸦片在清代中后期对社会的危害达到了惊人的地步,许多学者通常把鸦片在中国的危害归结为西方帝国主义的侵略这个客观外因,忽视了清代大量的人群主动吸食鸦片这一根本的主观内因.笔者认为清代腐朽鸦片文化的主要成因在于国内社会群体主动吸食鸦片.有鉴于此,清朝中后期吸食鸦片群体的成因是本文将探讨的核心方面.  相似文献   
152.
840年前输入中国的鸦片数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原始文献,研究了1840年前输入中国的鸦片数量问题。关于这个问题,学术界目前普遍采用马士在《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中的说法,而实际上,马士的说法有许多错误。本文认为,1840年前输入中国的鸦片总数约为四十多万箱,价值约二亿两白银;1840年前中国平均每年外流的白银最多的约为五百到六百万两;鸦片战争前夕中国每年吸食鸦片的人数约为二百五十多万人。  相似文献   
153.
1938年10月,日军攻陷武汉,华中全部沦入日人手中。上海沦陷后,日军以破竹之势占领京沪、沪杭之间各要地,并迅速在各县成立自治委员会、维持会等组织,公开进行毒化活动。1938年4月到1939年3月,上海、南京两特别市政府、江苏(苏州)、浙江(杭州)、安徽(蚌埠)等伪省政府相继成立。华中地处南京国民政府统治中枢,是富庶的鱼米之乡,被日本视为“以战养战”的基地。日占华中后,随即实施“以毒养战”、“以毒制华”的毒化战略,牟取暴利。伪维新政府时期日人鸦片毒化政策的推行,严重危害了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并在一定程度上消减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意志。  相似文献   
154.
张勇安 《中国社会科学》2012,(5):185-204,208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为了解决国内日益严重的吸毒问题,美国政府积极游说盟国土耳其放弃罂粟种植,从而揭开了两国长达10余年的外交纷争。美国的冷战战略是影响和制约两国关系的关键常量,而美国对土耳其展开的毒品外交常常与这一战略纠结在一起,对两国的同盟关系构成了一次重大考验。由于土耳其在禁毒问题上采取的"不合作"态度,美国政府的毒品外交呈现出了阶段性变化,即从单边施压到构建多边体系,继而以经济补偿的方式换取土耳其制定鸦片禁令。然而,通过外交施压换取的这一禁毒合作呈现出严重的"不对称性",合作关系因此变得异常脆弱并难以维系,而冷战格局和土耳其国内政局的变化最终导致两国的禁毒合作发生了转轨。这一变化乃是毒品消费国与生产国矛盾与分歧的重要表征,也是冷战缓和年代美国与盟国关系变迁的缩影。  相似文献   
155.
民国时期甘肃鸦片吸食状况及成因论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时期,甘肃吸食鸦片人数众多.据官方统计,吸食者约占甘肃总人口的3.21%,数字很大.追溯其缘由:种植是吸食的前提;鸦片的特殊药理性质,使吸食者认为能够补充"能量",减缓劳动紧张度;整个社会娱乐活动的短缺,吸食鸦片又成了打发余暇的有效手段;医疗卫生条件落后,鸦片常被当作疗疾治病的"药品".从根本上考量,民国甘肃社会鸦片的普遍吸食是政府责任缺失,禁政推行不力的结果,是社会衰微、民气不振的一种反映,也是社会畸形状态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6.
马克思的宗教“鸦片论”在我国引起的争鸣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科技昌明的今天,"宗教热"依然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地升温,这不免引起人们对宗教本质的思索,马克思的宗教"鸦片论"在学界引起激烈争鸣,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7.
罂粟早在唐代就由阿拉伯商人引入中国西南地区种植,19世纪以前是作为花卉和药物使用。中国种植罂粟且作为加工毒品的原料,大约在19世纪初期,19世纪30年代后种植渐广,种植范围也逐渐由西南边疆扩大到内地。两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表面上仍然执行禁烟措施,但因为内外交困的形势,在执行过程中已经力不从心。实际上,清政府在默许鸦片走私合法化的同时,也采取了容忍甚至鼓励农民种植罂粟的政策,不少官员主张以自产鸦片代替进口鸦片,这直接导致罂粟种植面积迅速增加,鸦片加工质量也逐步提高,已经逐渐可以同进口鸦片进行竞争。云贵川西南边疆始终是中国罂粟的主产区,19世纪后期云南全省有三分之一的耕地种植罂粟,鸦片成为该省最重要的农产品。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产鸦片已经基本可以满足国内消费需求,进口鸦片已退居非常次要的地位。鸦片是在中国历史上传播时间最短而种植地域最广的一种作物。种植罂粟不仅是政府增加财政税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项目,也是农民增加短期收益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是,广大农民不仅没有因为种植罂粟改变严酷的生活处境,反而更加悲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因种植罂粟而染上鸦片瘾者越来越多,他们陷入更困难的生存状态;种植罂粟必然占用大量耕地,粮食生产受到很大影响,经常造成饥荒。  相似文献   
158.
王海鹏 《天府新论》2008,(4):125-129
鸦片战争后的复杂局势使得中国人对传教士与鸦片陋俗之间的关系产生了许多误解.早期来华传教士为了维护传教的根本利益,努力摆脱与鸦片陋俗的纠葛.传教士的言论与行动表明了他们对鸦片贸易与鸦片吸食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部分国人对传教士的看法,而且为此后传教士大规模开展和推动禁烟运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9.
刘绍华 《天府新论》2017,(2):封二-封三
逛市场,是我初到异地时最喜欢的活动。大型商场虽然很有趣味,但我更喜欢传统市集。喜欢的理由是,那里有时间的累积,有文化的痕迹,还可见人群的交换惯习。概括来说,就是具有人类学家爱说的“地方特性”。  相似文献   
160.
关于1937年利济财团及统运处统制烟土失败的思考秦和平关键词:30年代,四川,禁烟,利济财团,鸦片统运处一、利济财团和统运处出台的背景30年代中叶,四川地方再次厉行禁烟。同以前一样,这次禁烟运动再次遭致失败;然而,与过去不同的是,官商勾结、统制派销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