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5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4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55篇
社会学   3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31.
年来美德伦理学发展迅猛,似乎成为一个和功利主义伦理学、义务论伦理学互竞的伦理学流派.但"什么是美德伦理学?"仍然是一个未决的问题.纳斯鲍姆认为美德伦理学就是包含了美德学说的伦理学.沃森对美德伦理学的解释强调了美德概念的首要性以及伦理学理论基本概念的唯一性.麦卡尼尔承认美德概念解释上的首要性,否定基本概念的唯一性.对美德伦理学的这三种解释存在某些问题,也具有积极的意义,这对美德伦理学的发展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32.
林子 《现代交际》2002,(12):17-17
西班牙青年哥麦斯是个法律硕士,在一家公证处任职,过着舒适的生活,然而有一天他决定卖掉汽车,拿出全部的积蓄,周游南美洲,他不是以一名观光客的身份去旅游,而是要做一个小丑,把欢笑送给那里的穷人,因此他的行为被许多人视为疯狂的举动。在人们怪异日光的注视下,他买了一张到玻利维亚的机票,告别了从前的生活,踏上了新的旅程。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他到了玻利维亚、智利、秘鲁等国家,那些地方地形复杂、强盗出没、疾病流行,所有这些不仅使他的旅程变得艰险,更有可能危及生命,可这一切都无法阻挡他的脚步,不能妨碍他为那些地方的穷苦人表演自己编排的节目,给他们带去欢声笑语。也许  相似文献   
33.
34.
前苏联和我国史学界过去把朱古达战争作为罗马史的衬托 ,这种看法有欠公正。朱古达战争的性质 ,初始为努米底亚国内的王朝统一战争。朱古达完成统一后 ,罗马元老院出兵干预 ,继而使朱古达战争演化为争取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的战争。朱古达本人并非是个人野心家 ,好战狂人 ,而是一位真正的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者。  相似文献   
35.
近十年国外卡森.麦卡勒斯小说研究脱离了新批评影响下对反讽和悖论叙述风格的片面描述,麦卡勒斯小说中的身份、种族、性别等话语体系进入了研究视野。同时,批评家们大胆尝试后现代框架下的文学批评在麦卡勒斯小说中的实践,使得文本的超越性和颠覆性成为研究的关键词。  相似文献   
36.
文章将单因子协方差阵和样本协方差阵相结合,通过对它们进行最优加权平均,提出了新的协方差阵估计方法——动态加权收缩估计量(DWS).该估计量一方面通过选择最优的权重来平衡协方差阵估计的偏差和误差;另一方面估计的是大维数据的动态协方差阵,在估计过程中考虑了前期信息的影响.通过模拟和实证研究发现:较传统的协方差阵估计方法而言,DWS估计量明显提高了大维协方差阵的估计效率;并且将其应用在投资组合时,投资者获得了更高的收益和经济福利.  相似文献   
37.
错过的礼物     
麦小麦 《可乐》2011,(2):10-10
读中学时开始叛逆,总嫌大人不理解自己。父母送给我的14岁礼物是一本《简·爱》,因为父亲觉得我肯定会喜欢这样的故事。我确实喜欢,却恨他们不知道我早已读过、买过,赌气拿出另一本,淡淡地说:"我已经有了。"到现在,我还记得父亲眼中骤然暗下去的小火花。我真是可恶啊。  相似文献   
38.
女性哥特将性别与体裁有机地结合,是女性作家以哥特体裁为载体、以哥特因素为手段,探究父权制社会里女性的共性问题。20世纪美国南方女作家卡森.麦卡勒斯的中篇小说《伤心咖啡馆之歌》充满浓郁的哥特色彩,透视出作家处于萌芽状态的女权意识。本文结合女性主义视角对文本中的女性意识、性别身份、黑色幽默式的氛围和"家"的双重意义等女性哥特元素进行分析,探讨作品中蕴含着的对父权社会男性中心主义和性别二元对立的质疑和控诉。  相似文献   
39.
潘世圣 《浙江学刊》2007,2(1):76-81
在日本,“战争文学”系整个日本近代文学研究的重要领域,研究积累不薄;细化到“日中战争文学”研究(1937-1945)也大体呈同样状态。在中国,情况略有不同,有“战争文学=侵略文学”的直线定性,有作品数量庞大,散在难寻,且几乎没有中文翻译,再加上“纪实”的性质使其与战争历史胶着为复杂的一体。故而,对它的研究需要观念意识、语言文化、历史知识和繁杂的研究操作等多重储备,目前这一研究领域大体处于空白状态。近代日本的“战争文学”确有很大的特殊性,但也具有社会的、文化的、伦理的、政治的多重价值,不应忽略和放置。本文以“战争文学”的代表作家火野苇平这一个案为视角,进行尝试性的考察。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