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1篇 |
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4篇 |
民族学 | 24篇 |
人才学 | 3篇 |
人口学 | 3篇 |
丛书文集 | 13篇 |
理论方法论 | 1篇 |
综合类 | 63篇 |
社会学 | 8篇 |
统计学 | 1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15篇 |
2013年 | 12篇 |
2012年 | 9篇 |
2011年 | 13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18篇 |
2008年 | 7篇 |
2007年 | 10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4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3篇 |
199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李向玉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54-57
黔东南苗族婚姻习惯法的结婚规则中有早婚、姑、舅表婚的传统,而结婚仪式上又有按民族传统仪式代替婚姻登记的方式,这就为婚姻双方当事人感情破裂时的权利保护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更多的是当事人的权利受损。这些特殊地域的婚姻习惯法所带来的法律"盲点",为民事案件当事人权利保护带来了不必要的负担和"难点"。 相似文献
82.
黔东南侗戏《金汉列美》是对美好爱情永恒追求的一首赞歌,是侗族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金汉列美》的原始戏文版本已经遗失,在戏师的代代相传中,出现内容相似、特色各具的不同版本。对比这些版本内容的同异,挖掘分析其中蕴含的丰富文化价值,发现《金汉列美》具有创作年代早、人物形象鲜明生动、保留丰富侗族文化信息的特点,既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又体现了人类永恒追求的普遍价值,堪称"本土原创第一侗戏"。 相似文献
83.
陈宁英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0(4)
民间规范指的是与国家规范相对应的社会规范,主要包括社会组织规范、习惯规范和道德规范等.贵州黔东南地区侗族村寨中存在的民间规范,在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具有便于民间互助、监督、减少乡村社会控制的行政成本及乡村居民社会化等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84.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侗族人口出生性别比偏高,溺弃女婴的现象较为普遍。本文旨在通过案例探究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侗族出生性别比偏高背后特有的社会基础。研究认为,男孩生育偏好的背后是其特有的自然社会生态:农业自然经济模式对男性劳动力的需求及对入赘婚的排斥,良好孝道的保持和养儿防老的可靠预期,社会结构中对男性地位的强调以及普遍存在的对无儿户道德质疑的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85.
86.
对长江上游、黄河中上游地区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以下简称“天保”工程),是我国1998年战胜特大洪灾后,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黔东南地处长江、珠江中上游地区,森林资源丰富,长期以来一半的县主要靠“木头”吃饭,是典型的“木头财政”,国家实施“天保、工程,为黔东南州的生态建设和林业建设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但也由此导致林业县用至全州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着重大困难和问题。如何处理好保护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是近期摆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面前急需研究并加以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主要以实施“天保”工程前后的有关统计数据为基础,初步归纳和分析“天保”工程的实施对黔东南州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结合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提出正确处理天然林资源保护与林区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7.
一个文弱的女孩,四年中跑遍了黔东南的每座大山,为贫穷山区的孩子建起了30多所学校,她说,以前从来没想到跟别人要钱,也能要得这么理直气壮。 相似文献
88.
李向玉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11,(3)
在黔东南民族习惯法中有许多特殊的规则,如家中发生"不好"的事情时就要"扫家",借此达到驱邪、避晦的目的,有的司法机关就以此寻求疑难刑事案件的突破."看米"则是苗族民众请鬼师看病或占卜的一种方式,通过鬼师"看米"达到祛除疾病的目的.同时,在传统的苗族村落社会内部,民众对于"蛊"讳莫如深,一些不法之徒就利用民众对"蛊"的恐慌心理实施敲诈勒索犯罪.这些都对当地社会的和谐稳定产生了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89.
90.
邓建鹏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0(4)
在清至民国时期,贵州清水江下游黔东南苗族村寨存在以“认错字”形式的纠纷解决文书.这种文书针对当地基于轻微主观过错或社会危害程度较轻的各种林业纠纷,经由中人参与双方的沟通与协商,在纠纷解决过程中,官府与国法成为最后一道潜在压力,促成纠纷于民间解决.在晚清以降的法制近代化进程中,“认错字”作为苗族村寨内部的纠纷解决机制,具有持续顽强的生命力,是因为参与处理纠纷者与当事人有千丝万缕联系,具有成本低、效率高、与双方勾通便利等优点.在纠纷调解过程中会设身处地考虑当事人利益与情感,以便为自己将来角色转换留有余地,由此形成互谦互让的协商与合作精神.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