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9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14篇
丛书文集   70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77篇
社会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61.
两汉时期,众多齐鲁饱学之士以行政官员、民间儒者的不同身份,通过兴学传经、隆礼倡德、移风易俗、家庭教育等不同方式开展教化,对统治的巩固、社会的稳定、文化的传承等发挥了重要作用,所积累的丰富经验也具有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2.
《诗经·齐风》中《南山》《敝笱》《载驱》三诗历来被视为讽刺齐襄公、文姜兄妹淫乱的组诗,但从诗歌产生的文化背景看,齐人并不在意他们之间的性关系,也就不可能作诗加以讽刺。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通过相互通婚加强彼此间的联系纽带,齐、鲁两国素有通婚传统。齐人看到鲁桓公依礼求婚于齐、文姜依礼归嫁鲁国而欣喜,对文姜、鲁桓公破坏齐、鲁友好关系的行径加以谴责:《南山》谴责导致齐、鲁关系恶化的文姜、鲁桓公,《敝笱》、《载驱》描写文姜嫁鲁时的场面,表现诗人的喜悦之情。对齐、鲁两国友好关系的重视是齐人创作这组诗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63.
刘群章 《东岳论丛》2002,23(4):104-105
齐鲁文化是个大文化概念 ,不仅在文化来源上是多源的 ,而且在内容上也是相当庞杂的。但齐鲁文化之所以被统为齐鲁文化 ,关键在于齐鲁文化作为一个统一的文化体系 ,它内在地有一个一以贯之的基本精神 ,即以道德形态出现的人道主义和民本主义  相似文献   
164.
论秦汉时期齐鲁文化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春秋战国时期 ,齐鲁之地就是公认的文化中心 ,进入秦汉大一统之世 ,齐鲁仍长期保持着礼仪之乡、文化之都的特殊地位。齐鲁文化中心地位的形成和维系是多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齐鲁经济实力的强大和政治地理形势的重要 ,使其一直受到历代帝王的重视 ;汉代的经学也是由齐鲁之学发展而成的。齐鲁文化不依赖政治权威 ,而凭借学术积淀和人才等文化因素形成并维系了自己的优势地位 ,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文化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165.
道教的起源与齐鲁文化有密切的关系。其中,墨子所力倡的天志明鬼之论在早期道教产生发展过程中占据了非常显著的位置,成为早期道教重要的思想源头,黄老道学转化为宗教教义,大量吸收了墨学的天志明鬼思想;产生于齐国稷下的道家黄老之学实乃道教哲学的前身,黄老之学与神仙方术从理论到实践的完全融合,促成了早期道教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6.
蔡方鹿 《文史哲》2005,(1):23-25
中国是一个疆域辽阔、民族众多的统一的大国。先秦时期诸子学说的出现 ,标志着中国古代哲学的诞生与兴起。众多学科的研究成果表明 ,从春秋到战国 ,中国大体形成了若干个具有各自特征的文化区域 ,先秦诸子的形成与这些地域性的文化传统有着紧密的联系。这种地域性传统贯穿在其后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全部历程之中 ,两汉至隋唐如此 ,宋元明清表现更为突出 ,就是中国近代哲学也还是摆脱不了地域传统的影响。因此 ,研究中国古代哲学的地域性传统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课题。而当下学界对此挖掘不够 ,为了深化对该课题的研究 ,我们组织了这次笔谈 ,现推荐给读者 ,希望引起学界的关注。今后 ,我们还准备在适当的时候继续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67.
燕赵文化的历史传承和精神特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振纲 《文史哲》2005,(1):25-27
中国是一个疆域辽阔、民族众多的统一的大国。先秦时期诸子学说的出现 ,标志着中国古代哲学的诞生与兴起。众多学科的研究成果表明 ,从春秋到战国 ,中国大体形成了若干个具有各自特征的文化区域 ,先秦诸子的形成与这些地域性的文化传统有着紧密的联系。这种地域性传统贯穿在其后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全部历程之中 ,两汉至隋唐如此 ,宋元明清表现更为突出 ,就是中国近代哲学也还是摆脱不了地域传统的影响。因此 ,研究中国古代哲学的地域性传统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课题。而当下学界对此挖掘不够 ,为了深化对该课题的研究 ,我们组织了这次笔谈 ,现推荐给读者 ,希望引起学界的关注。今后 ,我们还准备在适当的时候继续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68.
李清照的易安词在整体风格上呈现出婉约清丽的特点,其前后期词风有着明显的转变,这在学术界已成为共识。人们多将其词风的转变归结于生活的巨大转折,这当然是最主要的原因。但是,除此之外,易安词整体词风的形成和转变还与南北地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北方的儒家文化、齐鲁地方文化及南方独特的地理特征、地域文化等都对李清照的词风产生了巨大影响,其词风的形成是南北地域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9.
《文史哲》2011,(6):170
<正>由陈青荣、赵缊编著的《海岱古族古国吉金文集》,于2010年10月由齐鲁书社出版发行,清华大学李学勤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王世民研究员分别为该书作序;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原副院长丁伟志先生,复旦大学  相似文献   
170.
在构建中华民族现代核心价值体系时,应该以继承我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基础。我们民族传统价值观念的主要文化载体是传统的道德文化,传统道德文化的民间世俗化和学术神圣化使之成为我们民族传统文化中最具影响力、认同度最高,而且最为稳定并具有高度超越性的文化形态。齐鲁道德文化是传统的主流道德文化,其核心部分“五常”,具有与其他民族的价值观念相沟通,并向现代主流价值观念体系发展转化的潜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