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45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27篇
管理学   972篇
劳动科学   26篇
民族学   259篇
人才学   335篇
人口学   72篇
丛书文集   1969篇
理论方法论   521篇
综合类   3766篇
社会学   1294篇
统计学   264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128篇
  2014年   523篇
  2013年   463篇
  2012年   522篇
  2011年   895篇
  2010年   916篇
  2009年   807篇
  2008年   819篇
  2007年   548篇
  2006年   721篇
  2005年   630篇
  2004年   323篇
  2003年   301篇
  2002年   342篇
  2001年   400篇
  2000年   378篇
  1999年   148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51.
20世纪伊斯兰世界出现的民族主义、现代伊斯兰主义、世俗主义和伊斯兰社会主义因和伊斯兰文化融合而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以往学者们更多的是将这些历史现象作为社会思潮、政治思潮或宗教运动等单一的对象进行研究 ,而较少从文化的角度审视 2 0世纪的伊斯兰世界 ,揭示影响和推动历史进程的文化动因 ;相对于民族主义、现代伊斯兰主义和伊斯兰社会主义思潮 ,人们对于世俗主义思潮则关注较少。本文试图在归纳 2 0世纪伊斯兰世界主要思潮的基础上揭示其蕴涵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952.
今天,要准确地理解中国美学,有必要在世界美学的语境中确立中国美学的位置。本文力图根据对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的符号学区分的理论框架,将20世纪中国纳入世界美学的语境之中。从这个理论框架来看,20世纪中国美学的现代化进程,无疑是将中国传统美学转变为西方现代美学的进程。然而,由于来自中国传统美学和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根深蒂固的观念的影响,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型遭遇到了许多挑战,因此中国美学至今仍然保持某些前现代的特征。由于前现代美学与后现代美学具有某种相似的符号学结构,因此具有前现代特征的中国美学可以与西方后现代美学携起手来反对强调艺术和审美自律的现代美学。不过,前现代美学与后现代美学之间的差别甚至更为明显。前现代美学强调艺术服从现代原则,而后现代美学却将现代理解为一种艺术。这种区别使得中国美学在挽救西方后现代美学片面强调审美化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53.
《新学术》2007,(4)
社会再造和人性再造是20世纪中国启蒙的核心内容和主要命题,两者经历了复杂的交合过程,即:"五四"的复杂交织、30-50年代社会再造对人性再造的笼罩与离间、80年代以后的创新交合与危机。这一复杂历程显示出这样一个历史结论,即在启蒙中,社会再造和人性再造合则两利;互相笼罩,互相对峙则会两相交害,贻害于人,这对新世纪复兴中国启蒙运动是一个严肃的、可供借鉴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954.
现代性本身包含着两个方面,一是对差异的追求和肯定,二是对总体化的追求和肯定.西方现代性的差异性来自于公民社会,其总体化来自于启蒙;中国的现代性也体现出差异性和总体化两个侧面,其差异性来自于地域文化,总体化则来自于国家意志.毛泽东的现代性追求同样体现着中国式现代性的特点,即在策略上充分利用地域文化的差异性,而在终极目标上始终追求国家权力的总体化.在20世纪中国文学中,这种现代性亦得到体现.20世纪中国文学中存在着两种意义论:一是对异质性地域文化经验的表现,二是对总体化国家意志的表现.  相似文献   
955.
知识经济对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冲击早在1962年,普林斯顿大学的经济学教授F.马克卢普就提出了“知识产业”的概念,明确了在一个国家经济中知识信息的重大意义。他认为知识产业是生产知识产品,从事信息服务的机构,人类社会在经历了农业经济、  相似文献   
956.
价值观是无形的,它需要一个载体。文明是抽象的,它表现为文化。价值观具有超越性,它诉诸我们良心最深处的理想,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在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中,中国价值观的核心是稳定的思想。稳定是通过天、地、人之间的“太和”而实现的。这一直延续到1840年。鸦片战争迫使中国重新思考其传统价值观。那时具有代表性思想是,承认西方文化在科技方面的先进性,同时保持自身文化和道德的价值观。1851年至1864年的太平天国运动试图把基督教神学引入中国,但失败了。失败的原因,首先在于它缺乏中国知识分子的支持;其次,革命阶层…  相似文献   
957.
解决“三农”问题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世纪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世纪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在中国革命与建设中始终处于特殊重要的位置。2021世纪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关键世纪,也是中国农业实现现代化、农村走向繁荣、农民进入富裕和全面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世纪。因此,“三农”问题将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新的历史征程中处于极其重要的位置,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功与否取决于“三农”问题的解决与否,在世纪里我们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21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958.
我国对伊斯兰教的研究是从唐代开始的。最初主要是对一些经典教义、教理、哲学的反复辨析和理解。随着时代的发展,即使有一些专门研究的论述,内容也多为校勘、考证和评注。而且反映原始伊斯兰教基本情况的文献主要是《古兰经》,虽然《古兰经》是了解伊斯兰教创建前后阿拉伯半岛政治、经济及历史文化的珍贵文献,但对伊斯兰教的形成和历史进展仅以《古兰经》作为史料依据那是远远不够的,何况当时并没有汉译本,而且有关伊斯兰教记载的汉文史料又很少。进入20世纪二三十年代,才有汉译本《古兰经》。加之伊斯兰教在国内有了综合性的研究,有部分学者对伊斯兰教文献资料的挖掘,整理和翻译做了大量的工怍。下面以时代顺序对伊斯兰教著述与出版刊物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959.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国家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迅速推进,中国年鉴编纂出版事业一路高速发展,至今已达到每年出版约2000种的规模。在版年鉴以其严谨的体例、丰富的资讯,构成一个权威的、庞大的信息网络,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60.
20世纪末韩国的教育改革政策和21世纪课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 90年代金泳三政府运用市场主义竞争原理 ,主张在学校和教育消费者之间引进竞争机制 ,提倡教育的自主管理和自律化。金大中政府的教育改革首先改革大学考试制度 ,“创造新学校文化”。面向 2 1世纪教育课题是培养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 ,以及改善提高与人才培养有关的一系列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