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21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395篇
社会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271.
《葬花吟》是电视剧《红楼梦》中呈现黛玉才情与悲剧命运的一首插曲,亦是体现其冰清玉洁品质的凄美乐章。在初步分析黛玉人物形象与歌曲创作过程的基础上,对歌曲《葬花吟》进行一定的艺术分析,试图揭示出该歌曲之所以深受人们喜爱的原因。  相似文献   
272.
《红楼梦》前八十回中,模拟笑声的主要拟声词有"咭咭呱呱""哈哈""呵呵、"嗤(哧)""嘻嘻"等。这些笑声出于众人之口,但又各有归属,体现出大观园中众多人物各自独特的身份、气质与性格特点。  相似文献   
273.
翻译是语言的诠释和重构,语言重构必然导致原文信息变化.这种变化既是由于不同语言自身特点所致,又与译者的思维方式、文化背景及翻译时代紧密相关.尽管传统翻译理论忽视译者的作用,但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在尊重翻译对象的前提下,仍然会不可避免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因此,不管在整部译作中还是单独的人物性格处理上,译者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通过对杨宪益、霍克斯、邦斯尔三人的《红楼梦》英文全译本中丫鬟鸳鸯的不同性格进行研究,揭示了译者个体在翻译实践中能动性的发挥对译本生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74.
在红学史上,纸质红学文献的优越性十分明显。近二十多年,出现电子红学文献是信息社会文献载体进化的必然产物。各种红学文献载体各有所长、相互补充、相互匹配、长期共存、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75.
当前的“红学”存在种种问题。“红学”一词可以用,但它不是学术;《红楼梦》研究应纳入到“文学评论”之中;“红学”不是显学,也不应该成为显学。《红楼梦》是中国许许多多优秀古典文学作品中的一部,应该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它。  相似文献   
276.
自杀的压力不协调理论也可以用于对中国古代自杀案例的研究和探讨.在《红楼梦》所描写的11个自杀死亡案例中,每个案例都面临着现实与愿望之间的冲突、相对剥夺以及应对危机技能的缺乏等三种压力源,但却都不存在不同价值观的冲突的压力源.这表明,在《红楼梦》所反映的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中,自杀死亡者往往同时面临着几种不协调的压力源,他们的死亡是这些压力源所产生的不协调压力叠加的结果.  相似文献   
277.
从原型批评角度看,《红楼梦》中有深层的母体回归意识,贾母可视为主母神原型,母神有守护与救世之能,她于俗世时间消隐(肉体衰败)关乎“家族”及其“屋宇”的荣盛状态.贾母见证俗世时间的流转并贯串百年家族的兴颓,既是开枝散叶的主干起点,亦成了完美的乌罗伯洛斯圆.  相似文献   
278.
本文以《红楼梦》原著及其改编的两部电视剧为例,从版本选择、主题立意、情节取舍、叙事方式、艺术风格、人物塑造等方面探讨古典名著影视改编的"适度性原则"和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279.
《红楼梦》借“假语村言”“幻形入世”的手法,在小说中潜藏了康熙朝储位斗争中因叛逆性格沦为牺牲品的太子胤扔的悲剧故事,曲折表达了失去自由的禁锢生活的血泪真情,同时反映了作者对封建专制的深刻怀疑。  相似文献   
280.
1954年,中国大陆爆发的"<红楼梦>研究批判运动",曾经引起海内外的广泛关注.仅1955年一年,日本的学术刊物便发表了12篇有关评价这场运动的文章.其中有客观的报道也有错误的判断;有对某些问题的真知灼见;亦有借题发挥,阐述自己的不同见解.其后,又陆续出现了一些专著或论文,对这场运动作了反思和再评价.可见日本学界对此事关注之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