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3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34篇
民族学   29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147篇
理论方法论   32篇
综合类   609篇
社会学   56篇
统计学   3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11.
溯流探源寻本根——我校中医文化研究20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校开展了中医文化研究,至今已经历了分散探索--集体攻关--分散著述3个阶段,取得了可观的成就,并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也存在明显的不足和缺陷,有待总结经验教训,把这一研究工作提升到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12.
科技成果转化受到体制、观念、风险基金匮乏、科技成果自身成熟度等因素影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主要是要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和国有科研院所改制力度,使企业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加强科研单位与企业的结合,建立科技成果转化风险基金,构筑科技创新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13.
文章对胡安良教授的老庄语言的研究成果作了系统的、中肯的评析,指出其成果的贡献是卓越的。  相似文献   
114.
戊戌新学是中国传统学术文化转型的重要标志,而康有为的学术思想则从根本上影响了戊戌新学的内容及其时代特征,从而也影响了近代学术文化转型的民族特性和其发展趋向。只有深入理解康有为的学术思想及其戊戌新学的特征,才能真正认识和把握近代学术文化变迁的民族定位和历史定位。  相似文献   
115.
分析了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整体过程,提出该过程所受到的四个作用力:环境激励力、市场拉力、技术推力和内在活力,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6.
本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和方法,以历年度中国女子中长跑运动各项前10名成绩为数据数列,对中国女子中长跑运动成绩增长规律进行了分析,并对到2000年中国女子中长跑运动成绩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17.
中国现代文学家传记的发展与繁荣,是新时期文坛的重要现象,也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当代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中国现代文学家传记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有时代审美变化的原因,也有传主人格魅力的原因,还有传者精神需求的原因。中国现代文学家传记的写作也存在着意义缺失、为传主讳、屈服于大众趣味的弊端。  相似文献   
118.
农业科技期刊在科技传播中的地位、作用及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农业科技期刊的发展远远落后于中国农业科技的发展,且期刊的时效性差、信息量少,定位也不太准,质量堪忧。农业科技期刊的地位和作用,主要在它是农业科技成果的记录,是农业科学技术的信息源和转化为生产力的媒介,同时也是学术交流的工具和培养专门人才的大学。农业期刊的创新可从现代运作观念、组织机制、科学的方案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19.
成立于1923年的"中日学术协会"是在日本政府推进"对华文化事业"的过程中产生的文化组织.作为"对华文化事业"的一环,该组织在中日文化人的交流活动中,发挥了说明和磋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0.
<浣溪沙>是唐宋词坛上使用频率最高的"第一调",苏轼则是<浣溪沙>创作数量最多的"第一人".在<浣溪沙>的创作中,苏轼不仅突破了传统的"艳科"格局,拓展了题材内容的表现范围,提升了词体文学抒情言志的艺术品格,而且在形式体制的运用、人物形象的刻画、语言艺术的表现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创新.透过<浣溪沙>这一词调的创作,我们依然能够看到苏轼对宋词的发展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