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192篇 |
免费 | 838篇 |
国内免费 | 292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30篇 |
劳动科学 | 9篇 |
民族学 | 402篇 |
人才学 | 12篇 |
人口学 | 274篇 |
丛书文集 | 3521篇 |
理论方法论 | 768篇 |
综合类 | 22007篇 |
社会学 | 2047篇 |
统计学 | 15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3篇 |
2023年 | 188篇 |
2022年 | 189篇 |
2021年 | 256篇 |
2020年 | 405篇 |
2019年 | 451篇 |
2018年 | 381篇 |
2017年 | 460篇 |
2016年 | 498篇 |
2015年 | 519篇 |
2014年 | 1284篇 |
2013年 | 1655篇 |
2012年 | 1649篇 |
2011年 | 1738篇 |
2010年 | 1480篇 |
2009年 | 1595篇 |
2008年 | 1756篇 |
2007年 | 2103篇 |
2006年 | 2227篇 |
2005年 | 2045篇 |
2004年 | 1871篇 |
2003年 | 1963篇 |
2002年 | 1849篇 |
2001年 | 1499篇 |
2000年 | 740篇 |
1999年 | 205篇 |
1998年 | 66篇 |
1997年 | 48篇 |
1996年 | 47篇 |
1995年 | 27篇 |
1994年 | 20篇 |
1993年 | 19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1年 | 1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国内外德育方法已普遍从灌输道德知识为主发展到多种德育方式并重,力求让道德通过一种非强制性力量使人们倾向于选择善行。互惠利他性德育从思维和操作层面提供了具有一定价值的道德实现路径,指出互惠利他性是人们心底的契约,只有善行才会使自己无拘束的生存发展,才能从根本上维护自己的既得和应得利益;互惠利他性是人对道德知行转化的精神体认,并为知行转化提供价值根据,促使道德行为由他律模式转为自律模式。 相似文献
992.
张文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2):141-146
高校道德教育陷入实效性不强的现实困境,根源于对道德目的、道德本质和道德教育方法的误读。在多元价值并存、道德冲突和道德争论普遍存在的现代社会,高校道德教育应当超越道德认知阶段,从传统的规范性、知识性道德教育向反思性道德教育转变,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的道德推理课程体系,在道德教育过程中,尊重道德内化规律,进行探究式教学,注重道德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993.
武少民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66-70
王国维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历史学家,在清代学术史研究领域贡献卓著。他将清初学术的特点归结为博大,认为以顾炎武为代表的清初学者所从事的是志在经世的致用之学。对乾嘉时期的学术,王国维认为其总的特点为精深,学术志向也由经世转为经史,此间代表人物是戴震。关于晚清学术的特点王国维总结为开新,表现在材料新、观念新、研究内容新,这一切都与晚清所遭遇的时代大变动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994.
针对理工农医类大学在学生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分析论述了加强对学生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的重要意义 ,提出了通过两课教学和设置辅修专业等措施来实现对学生加强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995.
肖剑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99-103
加强理工科大学文化教育是许多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切入点。为了保证教育的有效性,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文化教育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及时矫正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偏差。本文提出指标体系的基本架构及各项指标相应权重,采取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以石家庄铁道大学为例,进行了大学文化教育有效性评价的初步尝试。在此基础上,从培育大学精神、加强制度建设、树立优良校风、构建课内外联动的文化育人体系、建设高品位的文化校园等五个方面提出了提升理工科大学文化教育质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996.
通过对北京市16所高等院校的1500多名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影响学生对高校教育服务满意度的52种因素,得到了每一种因素的影响因子,并据此对高校教育改革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997.
田训龙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67-69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联动机制是实践活动各个要素和环节的内在本质联系,是贯彻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过程中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各种因素所构成的运行体系。需要促进是出发点、目标导向是方向,制度供给和政策保障是外部条件,党员干部和群众的能动性是中心环节,经验传承是重要条件、方法创新是必要条件。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要充分激活各种联动机制,积极构建并完善"多维一体"的联动机制系统,为深入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供强有力的动力支持和机制保障。 相似文献
998.
互联网的出现推动着一场新的教育革命。“微课”是在国内继博客、微博、微信等之后,在高等教育领域崭露头角的又一新生事物,势必会推动着高等教育教学方式的再次变革。本文基于“微课”发展视阈积极探索高校德育模式的创新与实践,并对信息时代德育教学创新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9.
“钱学森之问”对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提出了迫切的要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基于百年历史积淀,立足实际,以理念为先导,以课程为平台,以制度为保障,探索出适合中学实际的创新人才培养路子,诠释了中学创新人才的内涵特征;创新了课程结构、教学方式和学校管理;分层制、导师制、弹性“走班制”和全效立体育人制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实施模式;以科学的教育理念、强大的师资队伍、多维的课程平台及民主的管理制度为保障机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1000.
大学生审美教育与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东春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440-442
针对大学生审美教育,用理论分析和引用实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阐述了高校审美教育的方式方法.强调大学生的审美教育要注重积累书本知识、掌握审美常识、多参加社会实践,要在反复的认识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审美教育在高校的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