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8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26篇
管理学   23篇
民族学   64篇
人口学   60篇
丛书文集   293篇
理论方法论   159篇
综合类   1699篇
社会学   596篇
统计学   1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47篇
  2013年   402篇
  2012年   171篇
  2011年   200篇
  2010年   145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162篇
  2007年   192篇
  2006年   170篇
  2005年   151篇
  2004年   139篇
  2003年   140篇
  2002年   131篇
  2001年   118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马克·吐温,这位在美国文学史上开一代创作先河的小说家,为后人留下了20多篇不朽佳作.其中,令人惊讶的是:在他全部作品中,两部描写少年历险故事的著作——《汤姆·索耶历险记》和《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始终处于最突出的位置,并一直被中外学者公推为其代表作.于是我们不得不深思这样一个问题,作为美国文坛杰出代表人物之一的马克·吐温为什么选择了儿童的角色,而又把他们塑造很空前成功?纵观文学界对马克·吐温作品及其人物形象的有关研究成果和论述,似乎都不能够圆满地答复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22.
盆景艺术风格是盆景艺术家的创作个性在作品中的外在表现 ,它对盆景艺术的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人们对盆景的感性认识直接来源于盆景的风格。大部分盆景方面的书和文章都会涉及到盆景艺术风格的问题 ,但是 ,迄今为止对盆景艺术风格的形成和发展进行过系统研究的人还不是很多。基于对艺术发展规律和中国各种艺术风格盆景发展历史的研究 ,该文详细论述了影响盆景艺术风格形成和发展的内在、外在因素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并对怎样给我国盆景艺术注入新的活力提出了一些建议 ,对我国盆景艺术的发展和创新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3.
中、日、韩私立高等教育政策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颁布 ,为我国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 ,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提供了法律依据。中、日、韩的文化、政治、经济背景不同 ,发展教育的政策也不相同。国家政策的扶持 ,促使日本、韩国成为世界上私立高等教育十分发达的国家 ,而我国相应的政策尚显薄弱。目前 ,世界各国都在探索发展高等教育的新思路。日本、韩国是我国的近邻 ,它们的做法 ,或许对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4.
通过对100多位农村初中校长就新课程培训、对新课改的认识、教学行为的改变、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评价和考试改革等方面进行的调查,发现课程改革给农村初中带来了一些积极的变化,但也存在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进而分析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25.
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运用讽刺暴露等手法,无情地揭露和鞭挞了战争的荒谬和不道德以及美国社会的黑暗和罪恶。  相似文献   
26.
学术界在认识美国进步主义运动的性质方面迄今尚有分歧,存在着“旧中产阶级争夺权势说”、“企业主利益冲突说”、“城市新中产阶级价值观改造说”和“中产阶级文化重建说”等多种观点。然而对这一运动的中坚力量与领导成分的考察则表明,知识分子在运动的领导主体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并发挥了先锋骨干作用。从这一角度来看,美国进步主义运动可以被界定为是一次由知识分子倡导的社会改革运动。  相似文献   
27.
Since 1965 hundreds of articles and books have been published about African American families. Nevertheless,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se families continues to be limited. There is a tendency to gloss over important within-group differences; thus, monolithic, stereotypic and inaccurance portrayals of Black family life are common. This paper sets aside debates of Black family pathology or viability, focusing instead on these families' essential character. The paper seeks to understand Black families on their own terms, locating them in relevant social, historical, political and cultural contexts. Key empirical patterns and trends reveal dramatic changes in Black family geographic location, headship, quality of life and socioeconomic status since 1950.A complex picture is revealed. There has been gradual but steady overall improvement alongside persistent, extreme racial disparties and pronounced class disparities among Black families. The proposed Black Family Socio-Ecological Context model specifies and connects institutional, interpersonal, environmental, temporal and cultural facts that shape the essential character of Black family life in such a way as to produce characteristics simultaneously shared and idiosyncratic. The model also provides an organized, systematic accounting of research and public policy issues relevant to the study of African American families.An early version co-authored with Richard A. English was presented during the National Council on Family Relations Meetings in Portland, Oregon, October 1980.  相似文献   
28.
高校后勤文化建设是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高校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高校后勤文化建设包括:高校后勤产业文化建设;高校后勤职工文化建设;高校后勤环境文化建设等几个方面。在后勤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寓建设于理论研究之中,寓建设于后勤服务之中,寓建设于规划管理之中,寓建设于有形无形之中。  相似文献   
29.
我国学校教研组从表面看,是借鉴俄国先例建立的,其实是我国特殊历史条件的产物。它不是单纯的教学研究组织,还是学校基层行政组织。它越来越名不副实,对学校教学与教师发展,既有一定积极作用,也有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30.
Recent innovations in the structure of formal organizations suggest possible directions for the design of schools to bring about high achievement. The structure of output-driven in contrast to administratively-driven schools is described, and designs are described which address both the goal of high achievement and the goal of reduced inequality.An earlier version of this paper was presented as the author's Sorokin Lecture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Eastern Sociological Society, Boston, March 199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