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94篇
  免费   695篇
  国内免费   311篇
管理学   168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394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84篇
丛书文集   2526篇
理论方法论   576篇
综合类   12560篇
社会学   355篇
统计学   33篇
  2024年   158篇
  2023年   165篇
  2022年   208篇
  2021年   186篇
  2020年   162篇
  2019年   142篇
  2018年   148篇
  2017年   133篇
  2016年   168篇
  2015年   313篇
  2014年   896篇
  2013年   730篇
  2012年   1027篇
  2011年   1332篇
  2010年   992篇
  2009年   1125篇
  2008年   1099篇
  2007年   1221篇
  2006年   1198篇
  2005年   1069篇
  2004年   1033篇
  2003年   970篇
  2002年   843篇
  2001年   712篇
  2000年   401篇
  1999年   89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31.
一部改革开放的实践发展史,也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探索史。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带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理论的伟大飞跃。3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积累了十分宝贵的历史经验,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基础和科学依据。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生产力标准的观点,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改革观也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一步改革开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重要的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  相似文献   
132.
当代中国哲学的发展机遇在于正确认识和解答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为当今中国人提供正确的理性思维、价值理想和人生境界,发挥其指导、规范和推动社会前进的实践功能。为此,哲学需要实现三个转变:变“体系意识”为“问题意识”,实现哲学范式的转变;从“本土视域”转变为“世界视域”,扩展我们的哲学视野;从“中、西、马哲学”三个学科的分立转变为三个学科的“视域融合”,逐步确立“大哲学”的观念。  相似文献   
133.
当代中国哲学形态的建构可在以下三个问题上作出努力:为不同的社会人群提供可供选择的多元价值目标;重构中国人的价值秩序;为当代中国人的伦理行为与法律制度提供新的人性论基础。中、西、马哲学必须突破学科分割局面,以当代中国社会现实及其发展趋势为自己的共同思考平台,动用各自的思想资源,构建符合当代中国人需要、并能指导其实践的人生哲学和当代中国发展需要的社会哲学。  相似文献   
134.
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艰辛探索,实现了两大历史性转变:一是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历史性大转变,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二是开辟了一条能够使中国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35.
文化是历史地凝结成的稳定的生存方式,是人之心灵的程序。通过对中西“文化”(culture)概念的归类,西方学者对文化概念的划分似更趋科学和理性,而东方学者似乎更多地体现出些许感性的成分,更明显地反映出人类社会的各种关系。文章通过对中西文化概念的词源学追溯,认为中国的“文化”从始至终就具有感性的精神本义,而西方的“culture”却经历了词义的理性演变。  相似文献   
136.
20世纪的中国文学作为一种价值性存在,其价值走向经历了戊戌文学革新时启蒙社会、开通民智的文学救国论;五四时期以民主与科学实现人的启蒙与觉醒,文学完成了从古典形态到现代形态的整体转换;30年代在救亡背景下的文学社会化转向;40-70年代大众化的政治工具论;80年代在非艺术的轰动中复兴文学之梦,以找回人的尊严和文学自信;90年代在边缘中寻找本位,文学在非轰动的艺术坚守中回到自身等发展阶段.基于历史的逻辑和理论的逻辑,可以对百年中国文学的价值范式作出这样几种判断一是意义认同--社会本位的"世纪波";二是形态复归--构筑价值载体的"同心圆";三是本体认知--价值转型、价值游离、价值接轨的"三级跳"等.  相似文献   
137.
富兰克林以他的远见卓识认识到,向其他文化学习,对于美洲的人民来说,在把美洲建设成世界其他各地方仿效的样板的过程是十分重要的。在向其他文明学习的过程中,富兰克林努力从中国文明中汲取营养,用孔子的道德哲学来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用中国的技术来提高美洲人民生活质量。他的这一努力为美洲文明的形成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8.
Measuring and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the Chinese commercial banking system has recently attracted increasing interest. Few studies, however, have adopted the two-stage network DEA to explore this issue in the Chinese context. Because the entire operational process of the banking system could be divided into two sub-processes (deposit producing and profit earning), the evaluation of the sub-process efficiencies could be used to assist in identifying the sources of the inefficiency of the entire banking system. In this study, we utilize the network DEA approach to disaggregate, evaluate and test the efficiencies of 16 major Chinese commercial banks during the third round of the Chinese banking reform period (2003–2011) with the variable returns to scale setting and the consideration of undesirable/bad output. The main finding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 (i) the two-stage DEA model is more effective than the conventional black box DEA model in identifying the inefficiency of banking system, and the inefficiency of the Chinese banking system primarily results from the inefficiency of its deposit producing sub-process; (ii) the overall efficiency of the Chinese banking system improves over the study period because of the reform; (iii) the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 (SOBs) appear to be more overall efficient than the joint-stock commercial banks (JSBs) only in the pre-reform period, and the efficiency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OBs and the JSBs is reduced over the post-reform period; (iv) the disposal of non-performing loans (NPLs) from the Chinese banking system in general explains its efficiency improvement, and the joint-equity reform of the SOBs specifically increases their efficiencies.  相似文献   
139.
法谚是生成并通行于大众中的有关法律的民间用语形态,属于俗文化范畴。在文化或观念的传承上,法谚比同属俗语的歇后语、惯用语要深入或深刻,比雅语的成语要细微。法谚之民间形态的根基,是大众法律生活道理与经验的总结和传授的需要。法谚所反映的法律生活的范围是比较宽广而全面的,囊括了当时社会法律生活的基本领域和主要的法律现象。法谚与法律的关系密切。它们基本上渊源于法律的规定、原则和精神,至少是与其密切相关。法谚与其他谚语关联甚紧,后者对其起支撑、加固或强化作用;法谚有时也衍化为外围谚语,进一步表达一种日常生活道理或经验。从法学、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的学科交叉角度,对法谚进行研究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0.
郭亚楠 《社会工作》2011,(24):61-64
"郭美美"事件引发了公众对慈善的质疑和热议,将中国慈善推向了风口浪尖。从社会资本的角度分析,中国慈善面临公众慈善意识薄弱,慈善组织数量少、筹款能力弱、公信力较低,慈善立法滞后三大问题。未来中国慈善发展应提高全民慈善意识,积极构建慈善网络和提高慈善组织公信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