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5篇
丛书文集   10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67篇
社会学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白爱平 《唐都学刊》2005,21(1):18-20
<韩偓诗集笺注>有校注疏误之处其一,录引原诗,文字有误;其二,征引<全唐诗>校语疏误;其三,时有误注、失注.另外,<前言>部分亦有前后抵牾、疏误之处.  相似文献   
22.
自公元622年以来,历代穆斯林学者秉承经训的创制(Al-'ijtihad)原则与精神,构建了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及其学术体系.《古兰经》注释学('ilm al-tafsir)则是该体系中仅次于圣训学而成的最早学科.《古兰经》涵盖的多学科性质,决定了注释学既是独立学科,也是交叉学科.注释学的立论、界定、要求、方法均为注释《古兰经》确立了明确的注释理论和严格的学术规范,使历代注释家据注释学原理解读了《古兰经》基本要义,并彰显其集教义与文化为一体的经典价值和社会作用,从而使亘古不变的《古兰经》始因注释的变化而使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生生不息,绵延不绝.  相似文献   
23.
征引《说文解字》是李善注解《昭明文选》的重要方式,但一个词的普遍意义(即词典意义)与特殊意义(即语境意义)常常产生矛盾,因此,李善在引用《说文解字》时通过有意识地节引、改动、隐括、补充等方式对其做了不同程度的改造,以适应注解的需要。这种主动的征引是造成李注征引与今本《说文解字》不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4.
《妙法莲华经释文》是日本学者中算撰写的一部关于《妙法莲华经》的重要音义著作,成书于公元976年。书中涉及文字、音韵、训诂各方面问题.在语言研究方面颇具价值。我们拟就轻重、避讳改读等问题列举实例,进行初步探讨,揭示《妙法莲华经释文》在音韵方面所具有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5.
张书宁 《北方论丛》2022,(1):153-164
林纾译笔即林纾的翻译文笔,是林译小说译介方式与文学表达的文本显现。为达到译文与原文的信息对等,林纾在借鉴"言文合一"观念的基础上,有意在文言译文内添加大量的白话俗语。这种"文白相融"的语言策略不仅打破了古文笔法的诸多禁锢,同时也呈现出书面话语的近代变革之势;译介层面的双语转化夹杂着欧式语言的渗入,林纾译笔对于欧化词法和欧化句法的吸收,改变了文言原有的书写特性与语句框架,进而表现为"新"与"旧"的叙述叠合;新旧交融下的译介活动又催生了"注"与"评"等译笔补充形式。这类注评以副文本为表现,从而成为林纾针砭时弊、宣扬爱国保种之情的文本场域。林纾译笔既吸收古文之典雅,又融合今文之新奇,在中西文化的交流碰撞中促进传统小说文笔的现代嬗变。  相似文献   
26.
从诠释学审视中国古代易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忠军 《文史哲》2003,2(4):68-73
就文本而言 ,古代易学有重文本符号和重文本意义两种倾向 ,从而导致象数易和义理易两种不同的诠释学 ;而易学诠释活动 ,汉唐清代偏重文本本意 ,宋明偏重心理创造 ;从易学诠释学承传看 ,易学诠释是以批判为特色的解构 ,惟有解构才使得易学整合发展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27.
《彝族克智译注》是一部文化内涵厚重的民间口头论辩诗歌精粹,既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又对教育后代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彝族克智译注》中的婚礼克智为例,对其语言艺术表现形式进行考察和分析,从而了解和把握彝族克智的民俗事项和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28.
二、<春秋经传集解>的哲学思想 如果说杜预的<春秋序>是其关于<春秋>、<左传>研究的理论宣言,那么,<春秋经传集解>则是杜预关于其理论宣言的详尽阐释.按照经学注疏的一般原则,杜预之<春秋经传集解>不能超越<春秋>与<左传>记叙的范围,但其阐释毕竟已经具有了时代的浓厚色彩.  相似文献   
29.
《古兰经》自问世以来就以宗教性(超越性)与社会性(世俗性)的二元一体结构确立了“认一论”信仰体系,改变了阿拉伯社会,催生了阿拉伯伊斯兰帝国,也使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体系得以诞生。但作为纲领性经典的《古兰经》并没有就所涉及的广博的内容逐一展开论述,只是以点带面地概而言之。因此,只有对其进行全方位注释,才能进一步彰显其文化内涵、社会价值及现实意义,从而深度解读伊斯兰教与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古兰经》注释也就成为阐发伊斯兰教义、研习和具体运用《古兰经》的必然举措。  相似文献   
30.
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 ,在引用、论及《释名》时 ,对该书进行了多处校释 :以明刻吴王官本为底本校正其文字 ;对《释名》的解说结合《说文》予以阐释或评述。段氏的校释虽时有疏失 ,但精当之处甚多 ,为我们留下了一份研究《释名》的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