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1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84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75篇
理论方法论   37篇
综合类   893篇
社会学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Recent scholarship demonstrates how immigrants rely on religion for resources and psychological and social support at various stages of migration. Many studies of religion focus on the institutional role of faith-based organisations, with little regard for the social importance of religious experiences in daily life. Using interviews with U.S. immigrants who identify as Buddhists, I examine how migrants use Buddhist philosophies as a lens for finding meaning in the struggles associated with migration, including language acquisition, employment, and legal status. Through their practice, migrants gain a sense of agency amid vulnerable circumstances. I also explore the potentially negative consequences of the practice’s individual focus, including the propensity to mask structural causes of inequality and impede possibilities for collective action.  相似文献   
32.
“出世”可以做不同的读解。当其意为不关心或远离世俗生活之时,谓之“佛主出世”是不符合佛教学说思想之实际的;当其意为超越世俗生活观念及追求之时,“佛主出世”则反映了佛教“出世间”的核心观点主张,突出了佛教修行乃了明心性、超越表象以证入至真之境的思想宗旨。  相似文献   
33.
《西游记》九十八回有一个阿傩向唐僧师徒索要"人事"的情节,这被许多人认为是作者表现阿傩索贿并进而讽刺佛教的重要证据。但从《西游记》的抑道扬佛倾向、从该情节所体现出的佛教教理教义、从作品的艺术构思与主题表现等方面来看析,作品中这个索要"人事"的情节,并非是对佛教的讽刺,而是作品整个佛教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深刻的佛教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4.
张玉璞 《齐鲁学刊》2012,(4):119-123
白居易的"中隐"思想是对传统仕隐观念的继承、整合和发展,其本质上既区别于隐于山林的"小隐",也与隐于朝市的"大隐"不同,而是隐于地方官、散官、闲官。它巧妙地平衡了集权专制与士大夫独立意识之间的矛盾,是一种能在入世与出世间进退裕如的处世哲学和生活方式。这一以仕求隐的隐逸观,较之魏晋时期"居官无官官之事,处事无事事之心"的仕宦态度要积极得多,它更圆融通达地调谐了身与心、职与事、仕与隐的矛盾,是白居易以儒治身、以佛道修心的人生哲学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35.
本文刊布了俄藏黑水城出土西夏文《西方净土十疑论》略注本的录文,指出此本是根据宋沙门澄或《净土十疑论注》翻译而成,并依照汉文本,对西夏文本进行了翻译和注释,目的是为西夏学界研读西夏语文以及佛学界研究净土宗在10-4世纪的传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6.
韩毅 《河北学刊》2003,23(5):167-171
宋代是中国佛教史学发展的黄金时期 ,各类僧史著作的编写相当引人注目 ,其中尤以南宋僧人志磐的《佛祖统纪》最为著名。从《佛祖统纪》可以看出 ,宋代僧人的史学思想 ,不仅丰富了佛教史自身 ,扩大了它的社会影响 ,而且也为中国史学乃至中国文化带来了新的成分 ,它的出现有着历史与宗教的双重意义 ,值得作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7.
方广锠 《文史哲》2007,(3):68-74
佛教传入中国内地的时间有不同说法。汉文写本大藏经的分期,前此分为四个阶段,今为六个阶段。对每个阶段的基本情况,目前国内外写本大藏经研究提出一些新问题及疑难点,“写本的唯一性与流变性”、“传本与传本系统”及“以目录鉴别写本藏经”等观点是可以认同的。  相似文献   
38.
为了让人认识到对"自性"的发现就是存在的本质发现,禅宗用了种种说教方法,让人相信这个本质,以破除心灵的遮蔽.禅宗将直说、直显、机锋等说明方法结合起来,运用种种语言修辞形式,都在于开启自性或本质.其中"机锋"是解剖心灵症结的手术刀,"公案"是启人开悟的好教材,棒、喝、动作、形象等具体方法更以"别传"的形式打开了通向本质认识的方便门.从现代哲学的眼光看来,禅门的一切手段都在于消解主体的习惯性思维,消解语言的障碍,以期来到心灵自在状态而让"本质"自动呈现,在生存现实中直接实现真相观照.  相似文献   
39.
王国维受叔本华悲观主义哲学的影响,在《红楼梦评论》、《人间词话》和《宋元戏曲考》等著作中均体现了其悲剧思想对西学、佛学和老庄的熔铸性,开创中国美学研究之先河。王国维悲情思想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与叔本华悲剧精神的互通;二是认同佛家的涅槃,和叔本华倡导的解脱殊途同归;三是包涵老庄的"无为"、"无我"等传统底蕴。重新认识王国维的悲剧思想和悲情意识的源头,理解王国维对中西印等文化传统的沟通、合流、熔铸,才能理解和把握王国维在美学研究领域的大创制。  相似文献   
40.
中国佛教哲学的现代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今人类社会的现代化及其引发的基本矛盾的变化 ,关乎整个人类的命运和世界的发展。具有宇宙整体理念、追求生命超越的宗教人文精神的中国佛教哲学 ,可以为调整人的心灵 ,进而调整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 ,提供世俗社会政治、经济、法律所缺乏的某种解决思路。把佛教哲学思想运用于缓解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必将有助于调适人类的生存需要 ,减少人类的现实痛苦 ,增进人类的和谐友爱 ,提升人类的精神素质 ,进而促进人类社会的和平共处和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