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杨维周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6,27(6):40-44,79
在西藏民主改革中,中国共产党对西藏农牧区进行民主改革的同时,根据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从西藏实际出发,对西藏的寺庙也进行了创造性的民主改革,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中国共产党对西藏寺庙民主改革的成功实践,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42.
刘焕明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5(6):5-8
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性的根本所在。中国共产党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取得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大理论成果。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伟大理论创新的新成果。正是党的理论创新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事业不断地推向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43.
论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斌雄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21(2):129-133
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反映了人类社会实践和认识的规律及思想政治工作自身的规律,符合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价值性的辨证统一.这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特征.其中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是其价值性的前提,并为其价值性服务;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性具有深沉的历史意蕴,指明了思想政治工作科学性的目标取向. 相似文献
44.
45.
王晓红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4):7-9
党员干部的政治道德,不仅影响着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威信,也直接关系到执政党的地位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教育是提高党员干部政治道德水平的根本途径。有效的教育方式必须以人为本、注重道德情感的培养、实现生活化、充分把握教育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46.
仲海涛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5-7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依据不同时期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社会历史条件,确立了不同的区域发展理念,其演变历程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区域均衡发展、梯度推移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三线建设、调整改造作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其自身的发展状况与党在不同时期的区域发展理念息息相关。本文着重探讨了党的区域发展理念演变对三线建设、调整改造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并力求对其做出客观科学的评价,以期为我国当前的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7.
从党代会常任制的视角看,八大有两次会议,分别是1956年9月的八大一次会议和1958年5月的八大二次会议。八大两次会议之间,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路线方针政策进行了大的调整,甚至是全局性改变,出现了反右派斗争扩大化的失误。在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上,八大一次会议制定了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政策方针,取得了一定成效;八大二次会议却制定了违背客观经济规律的路线政策,并轻率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在短时间内呈现出"两重天地"。不过,总的看来,在对八大两次会议的思考中,我们也可以总结形成对执政党执政的几点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48.
论西安事变前中共立足陕北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猛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2):88-90
西安事变发生前 ,中共中央已立足陕北一年有余。究其原因 ,一是注意调整党内各方面关系 ;二是着重解决与周边地方实力派关系 ;三是正确发展与爱国人士、少数民族和帮会关系 相似文献
49.
葛仁钧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5,33(6):53-56
中国抗日领导权存在着形式与实际的矛盾。这是在抗日领导权问题上存在诸多分歧的症结所在。本文认为:中国的抗日战争,在形式上是由国民党领导的,实际上是在统一战线的旗帜下,由国共两党分别领导,在有条件的互相协商和互相斗争中进行的。 相似文献
50.
李春梅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2):102-104
在新的世纪,国际国内环境及党自身发生的深刻变化给党的意识形态建设带来了严峻挑战。面对挑战,中国共产党必须审时度势,积极应对:在坚持主流意识形态的基础上,增强意识形态的包容性与灵活性;把意识形态建设与民族精神培育统一起来;建立起符合时代特点和要求的现代思想教育体系,提高党的意识形态灌输的有效性;遏制党内腐败,重塑廉洁形象,增强党的意识形态的说服力;顺应时代改革潮流,充分吸纳世界文明思想精华。 相似文献